而其前的唐代吕温,尚写有专文《人文化成论》:“《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能讽其言,盖有之矣,未有明其义者也。尝试论之。夫一二相生,大钧造物,百化交错,六气节宣,或阴阖而阳开,或天经而地纪,有圣作则,实为人文。若乃夫以刚克,妻以柔立,父慈而教,子孝而箴,此室家之文也。君以仁使臣,臣以义事君,予违汝弼,献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九流异趣,百揆同归,此官司之文也。宽则人慢,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此刑政之文也。乐胜则流,遏之以礼,礼胜则离,和之以乐,与时消息,因俗变通,此教化之文也。文者,盖言错综庶绩,藻绘人情,如成文焉,以致其理。然则人文化成之义,其在兹乎?而近代谄谀之臣,特以时君不能则象乾坤,祖述尧舜,作化成天下之文,乃以旗裳冕服、章句翰墨为人文也。遂使君人者浩然忘本,沛然自得,盛威仪以求至理,坐吟咏而待升平,流荡因循,败而未悟,不其痛欤!必以旗裳冕服为人文,则秦汉魏晋,声明文物,礼缛五帝,仪繁三王,可曰焕乎其有文章矣,何衰乱之多也?必以章句翰墨为人文,则陈後主、隋炀帝,雍容绮靡,洋溢编简,可曰文思安安矣,何灭亡之速也?核之以名义,研之以情实既如彼,较之以今古,质之以成败又如此。《传》不云乎:‘经纬天地曰文’?《礼》不云乎:‘文王以文治’?则文之时义大矣哉,焉可以名数末流,雕虫小伎,厕杂其间乎!”
所以华夏人文文化文明,一路走来自是道者导也导尔志,儒者仁也仁而义,理者天理而达情,人者人文擎天地。故而道、儒、理三学,深蕴着天地人的论述,实可谓天地人三学。尽管对此三学,亦有其经学、玄学、理学之说,儒、道、佛之论。但是就其根性抑或人文基因的承传而论,其天地人三学,实当是道、儒、理三学,归结为一无外孔孟之道之天人合一。因此我行文著述中所称之天地人三学,文史哲三科,道儒佛三家,实是华夏先贤圣哲对于人文哲学的共建共筑之展示。道、儒、理三学与道、儒、释三家,其不同在于前者是华夏人文哲学之融会贯通一脉相承,后者是释融会于道、儒两学之后的一体呈现,且晚于道、儒两学五百至六千余年。即使就道教而言,道教之道亦无离道学之道,原因是道教兴起之后的所信所奉,不仅无离黄老之道,且以黄老之道或说道学之道的理性为依托。故我认定冠以天地人三学者,实当是道、儒、理三学之同一内蕴的异说。
于是乎何谓人文何谓文化何谓文明,我们大可作如是讲:人文是社会人生的精神依托,文化是社会人生的理智教化,文明是社会人生的意识体现。其三者人文是基因,文化是良知,文明是向往,是天人合一,是孔孟之道,是和合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合而言之是道是儒是理是母性之先导。道者导也导尔志,儒者仁也仁而义,理者天理而达情,人者人文擎天地。故而华夏万年承传以继之人文文化文明,自是天、地、人三学,文、史、哲三科,儒、道、释三家,濡沫共铸愈显其“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亦即儒之存心养性,明德修身,仁义礼智,忠恕达人;道之默合自然,返璞归真,清净无为,自由解脱;释之三界流转,六道轮回,慈悲度世,终归涅槃;在于人是人文是境界是觉醒,在于家是温文是书香是明理,在于国是教化是民情是国风,在于世界是人类和谐以处的精神共识。借以华夏经典之论,无非黄帝之所说“前知太古,后知精明,抱道执度,天下可一也”;老子之所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周易》之所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归结为一自是和合忠恕己欲立而立人以达民天人本政由民决。所以人文文化文明是天国里的长歌而绝非地狱中的狞笑,是人间高矗的灯塔而绝非耍猴卖艺者的锣鼓,是人类人文的儒雅而绝非野兽中的弱肉强食。任何虚无自我捡人牙慧而不知唯其复兴华夏人文文化文明吸纳世界先进方是沧桑正道者,自是三皇的不肖子孙无可置疑。
倘是进而予人文文化文明之“人文”以定义,无非宋程颐所言“人文,人之道也。”这“人之道”自是做人所持之人文之道,倘是略作细述,那就是在于社会人生是精神依托;在于处世伦理是人类文化文明的造就;在于个人造诣是理性的升华,亦即人文境界。人文境界无外存心养性,明德修身,仁义礼智,忠恕达人。在于普世与治国,更可毫不含糊地作如是概括,那就是:格物致知、修身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
至此读者朋友大约已经明白,我何以要编撰《华夏人文精言备要》了。尽管我不去作字面注译,亦不去解析语句寓意文理内蕴,但相信读者只要悉心把玩,其寓意连同古文言自会一并融会贯通,惊呼好书好书。如此丰厚且悠久至万年或一万年还要多的华夏人文文化文明,轻易砸烂抛弃,任其搁置近一个世纪,不谓不是《孟子·离娄上》所言:“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