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载孔子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国语·周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魏王弼《周易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观天之文则时变可知也,观人之文则化成可为也。”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唐李翱《杂说》:“夫大者天道,其次人文,在昔圣王以之经纬百度,臣下以弼成五教;德文下衰,则怨刺形于歌咏,讽议彰乎史册”;“日月星辰经乎天,天之文也;山川草木罗乎地,地之文也;志气言语发乎人,人之文也。”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宋张载《正蒙·乾称》:“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
宋程颐《伊川易传》:“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