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会展赛事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招商引资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故事 
崮乡传说:石门开
 

    其实客观的来看,最让石门显现出生机和光泽的,倒不是有关传说,而是那几处山泉,正是几处山泉的存在,才使得这一方水土富有了灵气。这可能也是当年仙人驻足于此的主要原因吧。

    攀上石门口,沿谷底继续往上前行,大约四五百米,便到山谷的尽头,叫石门旺。我们这里把两条山梁相连兜起来的半环状谷底称为旺,当地有上旺、下旺、后旺等地名。石门旺最生动的去处就是有一处山泉,泉很深,用大块的山石不规整地砌起来。泉水清冽,外溢下流,形成小溪,沿谷底一直流到石门口。小溪从石门口山崖上一跃而下,成水帘状,发出清脆的悦响。村中人出于实用的考虑,觉着泉水白白流掉可惜,便在泉的下方挖出一个大水塘,方方正正的,用齐整的石块砌成,长宽各有十米左右,四五米深,泉水注满水塘然后再溢出流向石门口,这样一来,一塘泉水便可作不时之需。姥娘家的菜地就在山泉的下面,这也是全村人的菜地所在。我那时常会跟随了姥娘,去菜地种菜、浇水或者拔菜。劳动的情形,菜蔬的种类,我大致已模糊,印象清晰的是姥娘常会随手摘下一个洋柿子(我们之前习惯称西红柿为洋柿子)或者黄瓜,转身在刚提出的泉水中洗一把,塞到我手里,让我吃。姥娘那满是褶皱的手至今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从我记事起,这清澈的山泉、淙淙的小溪和这一汪水塘早就有了。尤其这水塘,四周墙壁长满了水苔,墙壁的顶部也满是被岁月打磨的痕迹。对我来说,仅水塘西南角墙脚处外溢的涌泉和塘中数量并不太多的小鱼和螃蟹,就带来了数不清的乐趣,已足以吸引着我在这里流连玩耍。多年后回想,此处还真符合朱熹那首诗字面上的情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山泉,让山里人有了眼神;这水塘,使小山村有了心魂。

    记不清近来哪一年,我再来到这里的时候,石砌的水塘被水泥抹砌的水塘代替了,我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失落,仿佛记忆的空隙也被水泥抹实了。我的石砌水塘!

    每次随了母亲去姥娘家,从尖洼村出发,过磨石塘,然后必是沿石门西侧仓囤顶的山脊攀爬上去。仓囤顶,是石门西山的名字,因为此山从南面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农家盛满粮实的仓囤而得名。山路正在山脊之上,左侧两米外是如削的峭壁,右侧是茂密的洋槐树林,一直绵延到山旺的深处。大约攀爬三四百米之后,便有一处山泉,以此为转折点,爬上山崖折向东南,走过一段光滑平整的崖石平台后,再折向东北方向,就到了石门的西侧山崖,沿一段赶牛路前行几百米,下到谷底,越过小溪,爬上沟东侧,就到姥娘家了。那时从山脊爬上山崖这段路时,只是觉得费力,后来学习了一些文化知识后,才觉得既有点“远山石径斜”的感受,又有点“曲径通幽处”的味道。而这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最丰富的,还在于崖下那处泉水。此泉大约有米半深,井口直径大约一米,用几块平整的大青石铺成,泉水通常接近满泉,并不外溢,只有夏天雨季时才会外溢流淌。泉的南边是一块不大的菜地,除去冬季,里面总有绿油油的瓜菜。再往南,绿树掩映之中是一户人家。我们来往经过时,常会遇见那人家慈眉善目的老者,母亲便会让我喊其“二姥爷”。这泉是我们来回经过必定要歇脚的所在。泉边桑树上会挂有一个葫芦水瓢,我们知道那是“二姥爷”为方便自己和路人放在那儿的,我们就拿水瓢舀水喝。间或水瓢不在,我们便会摘一片大的桑叶,卷成斗状,掬水来喝。运气好时,还能顺手摘到紫红的桑葚。 彼时漫山遍野全是桑树,家家采桑,户户养蚕。依稀记得,当年有电影厂拍了部纪录片叫《桑海蚕乡》,介绍岱崮公社发展桑蚕生产的盛况。世事变迁,如今桑树已被遍地的蜜桃所代替。有时候,歇完脚,母亲也会对了泉水梳拢几把头发:泉水太清了,镜子一般。而我,则会趴在泉口看水底的蝌蚪。偶尔自己一人来去姥娘家,母亲和姥娘都会嘱咐:不要在泉边玩久了。近些年来,人们整修了经东上峪村、后山的哗啦泉、仓囤顶、石门西侧石崖而辗转曲折通到石门村的简易水泥公路,我便再没有步行攀爬过这山路,也就再没有喝过这泉水。后来问询得知,泉水依旧,只是“二姥爷”已去世多年。

    要论起名气,石门后山的哗啦泉则要比前两处泉水大得多。传说仙人的凤凰确实回来过,不知记错了具体位置还是觉得世间仍不太平,凤凰落在了石门后山的一处陡峭高耸向前突出的山崖上,我们当地把这种山崖叫做“哨”,这个所在其后就被叫做了“凤凰哨”。“凤鸣在哨”之后,石门当然没有开,向南离凤凰哨三四里远的山崖下却涌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旺盛,流下山时发出哗啦哗啦的山响,闻听数里,人们称之为“哗啦泉”。奇异的是,泉水虽然清澈,但幽深不见其底。老人们讲,这眼深泉连着东海呢!六十年代,人们在哗啦泉下方的谷底筑起堤坝,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库,至今水波荡漾。后来修建上山的水泥路,堤坝就成了山路的关键组成路段。老姥娘家(姥娘的娘家)就在哗啦泉的南边。听母亲讲,老姥娘很高寿,只是晚年病弱,需每天有人照料起居。姥娘便不顾自己有多么苦,总是翻越了山鞍过去,送饭挑水,用心侍奉。老姥娘离世后,姥娘常会谈起老姥娘,谈起哗啦泉,末了会叹气说:“要是凤凰不落错了地方的话,石门兴许就开了。”令人悲痛的是,没过去多少年,姥娘自己也积劳成疾,才六十岁就离开了我们。姥娘被葬在了石门东侧的山坡上,在那儿能清楚地看到石门。以后每每忆起姥娘,母亲总是悲叹说:“你姥娘没能过上一天好日子!”

    近几年来,“岱崮地貌”被认定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岱崮镇也被评为“中国最美小镇”之一,旅游业蓬蓬勃勃发展了起来。和许多其他村子一样,石门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上山的路变宽了,各家各户吃上自来水了,村里的道路更干净了,生活垃圾统一回收运走处理。政府拨来资金家家户户统一改厕,山上的水果蔬菜等农作物全部禁施化肥农药,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绿色无公害生产。来石门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了。据东上峪村支部书记刘焕等介绍说,村里还打算把仓囤顶的一些闲置石砌房院改造成休闲度假的原生态乡间别墅,下一步还计划和沂水县联手,把石门到龙湾的路连通起来并改造为水泥路,这样,石门、龙泉观和天上王城等景区就串联起来,格局更大,前景更好。也许不用太久,石门村世代务农的村民们,也会走上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新型发展道路。今年春天,佛门高僧智如大师来到这里,看中了这片祥瑞之地。智如大师化集善款,在仓囤顶最高处修建白塔一座,又在仓囤顶修建佛堂,决定在此研习佛学,修禅悟道,融汇自然。

    随着时光推移,我这几年怀旧情愫日渐累积,越来越倾心于自然清净的生活环境。眼见着石门越来越成为适宜休闲度假、修养身心的胜地,我常常暗想:等到抛却了工作的拘束,日子闲淡之后,我也要每年重回石门住上一段时间,吹吹山风,赏赏清泉,看书品茶,和智如大师聊聊善缘,谈谈修学出世,享受一下“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的妙境!转而想到:也许到那时,东山上入土为安的姥娘,魂魄应该早就得到超度,升入仙境了。那样的话,姥娘就不用再日日盼着石门开了。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相关阅读:
⊕石人崮印象 ⊕秋日游石人崮
⊕游十人崮记 ⊕畅游石人崮 淡泊出自然
⊕石人崮上 李存修 ⊕水泉崮·巴堰的传说
⊕十人崮的传说 ⊕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会员赴岱崮镇水泉崮考察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