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崮上有座庙,叫玉皇庙。
庙中的大殿叫凌霄殿,殿内神像为玉皇大帝。
据说,这座庙香火十分鼎盛,香客常年不断。每年正月初三赶庙会时,崮上都十分热闹……
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在还未攀爬板崮前,每每见到笊篱坪村的村民,他们都会告诉我:“山上有座庙。”
其实算来,自己也爬了不少的崮了,但要说崮上有座庙,板崮还应该是第一座。
带着一丝好奇,我们一行人登上了板崮的顶端。
在平坦的崮顶没走了几步,我们就看到了这座静默在崮上的小庙。由于是冬天,崮上的树木略显枯黄,但是围绕在小庙附近的几处侧柏却依然苍翠。
小庙外有一圈用石头垒起来的围墙,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院落,估摸在50个平方左右。
在院子的外围,我们发现了半块石碑,上面的字迹经过岁月的消磨已经隐约,我们只能够凭着残存的笔画来猜测这块石碑的曾经。离着石碑不足一米远的地方,有一处四四方方的小石坑,边长约30厘米,里面已经盛满了水,估计是雪花融化后所留下的。
从院子的大门进入,第一眼就看到了这座玉皇庙。此庙几乎全身为红,只有门左右壁上有两处白。掀开门帘进入庙中,一尊玉皇大帝像正立其中,旁边还有附近村民用来供奉的钱币、香烛等物。
院子的左侧,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据记载此庙始建于万历年间,因年久失修,已成废墟,故予以重建。原来这座庙是后来又重新修建的。
石碑的旁边,还有一处小庙,不足半人高的样子,里面也供奉着一尊神像。
可能是由于刚过正月初三的缘故,院子里面烧纸、烧香的痕迹到处能够见到,可以看出这座庙的香火十分旺盛。
这座庙与刘秀才有关
崮上流传最多的就是美丽的故事,关于这座玉皇庙,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北宋年间,在无棣县有一个姓刘的秀才。这一年,他准备去河南汴梁去赶考,路过板崮的时候,见天色已晚,他就找了一家旅店住了下来。
可谁知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身上的盘缠全都不见了。这可是全乡老百姓给他凑出来的三十两白银啊,没有了这些钱,刘秀才既不能去赶考,又无法回乡。
没有钱,刘秀才被赶出了旅店。无奈的他只好做了一名乞丐,挨家挨户的要饭吃,日子过得特别苦。不出几天的时间,原本眉清目秀的书生,就沦落成了灰头土脸、破衣烂衫的小乞丐。
就这样过去了一年。一天,刘秀才刚要出去要饭,看见墙上贴了一张告示。原来是皇上册封太后,要在当年增加恩科。一般而言,京师会考是三年一次,如果遇到皇上登基或者太后册封,便开恩科,以显皇恩浩荡。
这个告示唤起了刘秀才对往事的回忆,他站在告示面前呆住了:自己在赶考路上遇难,如今沦落成乞丐,还有什么脸面活着?
这样想着,刘秀才一路爬到了板崮的顶端。
银元宝救了他一条命
刘秀才刚要纵身跳下悬崖,忽然听到道身后的一块大石头啪啪作响,那块石头竟然从中间裂开了一条缝,哗啦哗啦的银元宝从这裂缝当中流出来。
难道是上天在帮助我?想到自己的行为,刘秀才自愧不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用上衣包好了那些银元宝。下山之前,由于担心裂缝被人发现,便扯了一把万年蒿塞住了。
下山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欠旅店的钱还上,。旅店老板感到特别诧异,便问刘秀才从哪里弄到了这么多钱。刘秀才也实在,就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旅店老板。
结完帐后,刘秀才就火速赶往河南汴梁,参加恩科会考。
旅店老板呢,则径直登上了板崮,去寻找那条缝隙。可谁知道,漫山遍野都是万年蒿,再也找不到那条缝隙了。
秀才及第
刘秀才到达河南后,立马就报了名。
会考为三天,每天一篇文章。刘秀才镇定自若,文思泉涌,一气呵成。
完成第一场会考,刘秀才顺利进入殿试。
皇上命题后,考生们都聚精会神、汗流浃背地挥笔做题。整整一天后,殿试结束,刘秀才便回到旅社等待结果。
三天后,皇榜贴在了国子学门口,刘秀才费了好大劲才挤进去,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名字清清楚楚写在了皇榜上。
由于刘秀才长得一表人才,被皇上选中,做了吏部主事。他为人朴实,从政清廉,办事公正,三年之后就被提拔为吏部侍郎。
虽然刘秀才如今有权有势,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苍天对他的恩惠。时隔一段时间,他重新又登上了板崮,面朝苍天,连连磕头,捐出了几百两雪花银,交给地保,要他在山顶修建庙宇,以答谢天恩。
从此,一座威严的玉皇庙便出现在板崮山顶。
古砖古瓦,翘檐飞角,显得格外庄严,每年正月初三为庙会,善男信女云集山顶,顶礼膜拜;一年四季,祈雨、祈福、祈子者络绎不绝,十分灵验。直到今天,香火依然十分鼎盛。
如注的岁月冲覆了多少曾经的辉煌,但是板崮上却依旧人来人往。
看着山上贴的“上山顺利”、“下山安全”字样的红纸,我们也能够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于板崮所倾注的感情。
板崮,承载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
(琅琊周刊记者 苏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