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崮位于山东省平邑县城东南24公里处,面积2平方公里,海拔656米,山体为沉积岩结构。其名称来历:一说因山顶浑圆,犹如僧头,故名和尚崮;一说因崮上曾住过一位救民于水火的云游高僧而得名。
和尚崮周围方圆十数里,是以盛产黄梨、山楂而闻名全国的天宝山区。这里既是全国小流域治理的典范,又是风光秀美的旅游景区。现在这里满山遍谷全是梨树、山楂树,每年阳春三月,万树花开,铺雪堆玉,一片水晶世界。滚滚香涛,招蜂引蝶,充溢着无限春意。此时,各地赏花游客,纷至沓来,不绝于途,成为当地一大盛事。盛夏之时,瀑布悬空,云蒸霞蔚,松涛阵阵,谷风习习,使人倍感清心凉爽。金秋季节,满山遍野金橙的黄梨、大红的山楂压弯枝条,游客既可领略景色之美,又可分享丰收的喜悦。
天宝山如今美丽富饶,可几百年前却是巨石嶙峋的秃岭荒山。相传元末明初,因连年战争和瘟疫,天宝山区人口锐减,经济落后。明朝朱元璋登基后采取移民迁居、安抚流亡的政策,迁部分山西移民到此落户。移民来此后,开始地广人稀,当地村民广种薄收,以种庄稼为主谋生。后来人丁繁衍,地少人多,加之土地脊薄,十年九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丰收之年,半年野菜半年粮,灾荒之季携家带口,外出逃荒要饭。当地百姓的疾苦,让一位当时云游于和尚崮的得道高僧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决定设计谋救民于水火,让这里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一日,该得道高僧化装成一位老者下山,他手里捧着一顶小毡帽头,里面装满白花花的银子。他逢人便讲,遇人便说,说他这天正在山上割草拾柴,忽见从一山洞口往外流淌白花花的东西,走上前去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些大小不等的碎银,他赶紧摘下毡帽去接那些银子。刚接了一会,就听到山洞里有人说话。一个说:“禀总管,咱们宝库出娄子了,正向外边淌银子。”另一个说:“那还了得,今天向外淌银子,明天还不淌金子?这是上天的宝库,玉皇大帝知道后怪罪下来,谁能承担得起?”此时,老者的帽子已经装满了银子,他怕淌出来丢了可惜,便随手抓了一把割下来的山草,塞上洞口,想暂时堵上,留下记号,以便回家取些大家什来装银子或其他财宝。接着又听见山洞里边又说道:“好了,好了,咱们仅花了一帽壳银子,一个老头就用万年草把娄子补上了。”老者听罢赶忙用手去拽、去拔他刚才塞进的那把草,可使出吃奶的劲也弄不动。老者恍然大悟:过去听老人们说过,有一种草叫万年蒿,用它堵娄子比什么都结实,看来一点不假,他这才作罢,悻悻然走下山来。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了开来,后来越传越神,越传越玄,越传人们越相信天宝山区确实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四面八方上万人成群结队自带工具前来挖财寻宝。几个月过后,寻宝者们掘地三尺,连巴掌大的地方都翻了好几遍,把天宝山区弄了个天翻地覆,面目全非,可寻宝者谁也没有挖到也没听见看见谁挖到什么金银财宝。随着时间的推移,挖宝热渐渐地冷了下来,但此时的天宝山区,那些常年风化的石头,经挖宝人这么一折腾,却变成了松软肥沃的土壤,天宝山区的耕地面积一下子多了好几倍。原来老者所称捡到银子是假,借他人之手为天宝山区开山造地改变自然环境是真。
冬去春来,一场喜雨过后,得道高僧又化装成一个商人,称其从外地运来大宗优质梨树、山楂树苗,赊给大家栽种,并保证数年后包销该处全部果品。商人根据土质不同,让和尚崮南大峪沟两泉、新庄以上山峪遍植梨树,让崮北上大峪、下大峪等地遍栽山楂。数年后春华秋实,很快进入盛果期,果品给天宝人民带来了巨大财富。虽然黄梨、山楂丰收后人们再未等到该商人前来收苗木款和包销果品,但果农们肩挑车推,将黄梨、山楂运到集市和城里出售,然后买回农具、粮食、布匹等生产生活用品。后来天宝山区梨树、山楂树越栽越多,果农们砌石垒堰,浇水,施肥,剪枝,打药,黄梨、山楂产量越来越大,天宝山区从此靠果树一天天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