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圣才
崮文化网 虎头崖,一个离县城最近而称为叟崮的山,充满了传奇色彩。上世纪八十年代,扑所迷离的凶杀案和殉情案,更使得它让人望而生畏。我曾经从各个方向观察它。我觉得从东南方向看,它最像一个趴着的老虎,不同的土层和颜色多变的植被极像虎皮。从西面看就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虎头,呲牙咧嘴的向上吼叫。再加上我本人属龙,龙和虎到一起,难免要较量一番,尽管老虎不占上风,然而想到它五亿多年的道业,还是有些心虚。这样与它相安无事20多年,井水不犯河水,我一次也未造访它。
今年暑假,应山下朋友之邀,我却连续四次拜访它,与它结下了深厚友谊。
相识之旅——登虎头崖。
首次造访虎头崖,它就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从外面看,虎头崖算不上大,也算不上高。但你深入其中却有漫步深山老林的感觉。它的身上长满了高大的松柏、柞木,和黄栌、花椒、银翘等灌木,树下是密密麻麻的荆棘和杂草。最不可思议的是山上的岩石全是名贵的麦饭石,一河之隔的银麦啤酒因麦饭石而蜚声中外,听说日韩等国的居民对麦饭石特别青睐。虎头崖在朝霞笼罩中,紫气东来,华贵无比,浑身的珠光宝气让人垂涎三尺。我走走停停,被陡峻的山势,盛开的繁花,欢快的鸟儿所吸引。干脆找了一块悬石盘坐下来,与虎头崖对话。朋友,听说你的屁股摸不得,我今天坐在你身上了,你欢迎吗?我分明感觉到它的友好和安详。不知过了多久朋友已从山顶下来,该吃早饭了,我悻悻地同朋友一起下山了。
寻宝之旅——二登虎头崖
又过了一段时间,朋友说虎头崖有蘑菇了,来拾蘑菇吧。天一明,我们一行四人就来到了虎头崖下。我凭着童年拾蘑菇的经验,很快就消失在长满松树的山谷里。果然我拾到了不少蘑菇,据说蘑菇的生长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那松林下、杂草中,偶尔看到一顶小黄伞,真是高兴。一恍惚,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那个拿起镰刀割草,放下筐子读书的少年,如今已两鬓白霜了。两鬓斑白的老头,再做孩提时代的事,是不是心还不老。那荆棘划破我的皮肤,那蛛网弄脏我的衣服,然而我仍然搜寻着······同行的伙伴们也都找到了各自喜欢的奇珍异宝。有个朋友搞到了柏树栅子,还有的摘得野生花椒和仙桃。我们高唱山歌,满载而归。
观光之旅——三登虎头崖
那一夜的大雨滂沱,是今年下的最大的一场雨。雨过天晴的黎明,朋友喊去拾蘑菇。我很兴奋,马上起床驱车直奔虎头崖。到了山前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整个虎头崖崮像披上了翠绿的袈裟,山谷传来虎啸龙吟的水声,处处是悬泉飞瀑。我再也无心寻宝,找了个高岗坐下来听水声,观汹涌澎湃的山水。我看过海潮,听过黄河的吼声,真没见过眼前这山欢水笑的场景。毕竟我们是在北方的山上,我庆幸这百年不遇的场面被我遇上了。朋友也陶醉了,拿起相机把这美好的瞬间记下。那天我迟迟不愿下山,因为我知道眼前的景象稍纵即逝。我即兴吟出“虎头崖上水花开,千军万马涌下来。潺潺流翠伴鸣蝉,淙淙山水润心怀。”
欢乐之旅——四登虎头崖
转眼已是清秋,竹林里的风又在呼唤,登山寻宝,观光游玩。这次规模较大,有萝卜花,落月、小蝉、蒙山、天马望月、淡月青弦等。第一波三人先上山采蘑菇,准备鲜蘑菇炖小鸡。我带着竹风和萝卜花沿山谷在拾蘑菇路线,可是我们失望了,或许是昨夜太凉,或许是蘑菇与我们捉迷藏,一个香菇也没见到。干脆直奔山顶,在山顶我们南眺蒙山心旷神怡,蓦然回首萝卜花身后竟然有一团灵芝。我们喜出望外,赶紧挖出小心翼翼地放在篮子里,生怕它跑掉。第二波蒙山和小蝉也上了北面的山峰。那个青弦走错了路去了仙人洞,落月没上山。竹风让夫人张罗了一大桌子菜,我们开始小酌,酒过三巡,菜过十味。我们渐渐微醺,开始放浪形骸。天马望月口占一绝“虎头崖崮下是我家,文朋诗友长牵挂。春夏秋冬匆匆过,明年还来就菊花。”大诗人小蝉、青弦也不甘示弱。
小蝉随之和诗一首“云淡风轻心情佳 文朋相聚虎头崖 琴棋书画华檐下 欢声笑语诗酒花” 。 清弦发表了她的五绝“登仙人洞有感 晓起坐清幽 陶然听响流 松风忽过隙 摇落一襟秋”。
这下热闹了,萝卜花和落月唱起了歌,青弦谈起了古筝。我们欢闹到太阳西斜。女主人李花送孩子回来,我们提议谢谢她。光喝酒不行得来点文字的东西,于是天马、小蝉、清弦联袂题藏头诗“天马望月、小蝉、清弦联句赠女主人李花:
李桃不言下成蹊(天马望月) 花开富贵友群集(天马望月) 真诚运堂有福气(王小蝉) 好人佳境总如伊(淡月清弦)
欢乐之旅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
配图:丁军国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