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号早晨8:30分,崮文化协会一行12人驱车赴虎头崖考察。
虎头崖,又名叟崮,海拔467.8米,位于城南3公里,与青龙山隔城子河相望。山下有蒙恬故里和古颛臾(zhuan yu)庙遗址。
阳光穿过密密的杨树林,明明暗暗地透下来,田野里散发着鲜草香。清凉、静谧、幽香。
不一会儿,来到“蒙恬故里碑”前。蒙恬是秦朝开国大将,蒙氏祖孙三代都是秦国将领,蒙恬的祖父蒙骜由齐入秦侍秦昭王,为秦国攻城略地。始皇七年,蒙骜去世,蒙恬的父亲蒙武继续为秦国征战,屡立战功。蒙恬自幼练武,立志报效秦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被封为秦国将领,率兵灭掉了齐国。一统天下后,蒙恬被拜为内史。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假造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赐蒙恬死罪。蒙恬被迫自杀。蒙恬含冤而死的消息传到故乡后,蒙氏人丁纷纷逃离,隐姓埋名。近年来,随着蒙恬研究的不断深入,蒙氏祖籍和故里得到考证和确认。蒙氏后裔多次到蒙阴寻根问祖。据《蒙氏祖谱》记载:“始祖蒙山公,周成王在位时,封蒙山公为东蒙主,安居蒙阴县,此地为蒙氏发祥圣地也”。1995年8月,蒙阴县政府在此地树立了“蒙恬故里碑”。
继续向西100米,是颛臾庙遗址,有石碑。石碑后有黄连古树,树的底部周长约有7米。颛臾国,虽属附庸之国,经春秋至战国末,历近七百年,传位三十余主。颛臾王故后,卜葬联城乡边家城子村北,墓祠遗址仍存,世称颛臾庙,千年古树仍苍葱茂盛。
再驱车向西南再转向东,沿着水泥路,穿越玉米田,玉米棒子又粗又长,今年是个丰收年。来到虎头崖下。山下有一庙宇为现在修建。周围有很多山楂树,红红的果子在绿树蓝天下,煞是艳丽好看,摘一个吃,又面又甜,没有一点酸涩。轻轻一碰树枝,果子就簌簌落地。抬头仰望虎头崖,北头南尾,象极了张着大嘴的老虎。虎虎生威。
沿着西南坡上,植被比较茂盛,杂草、荆颗丛生,野菊花最耀眼,一种是白色的,另一种是黄色的,一丛一丛的,在繁花落尽,秋阳高照,蓝天白云下,非常鲜亮。这毕竟是菊花的季节。橡子树也比较多,树下落满橡子,我捡起一个,咬开壳,尝了尝,又苦又涩。听奶奶讲过她在逃荒的时候曾吃橡子充饥呢,靠着橡子活下来的。马尾松也很多,而且颗颗叶子葱绿,绿油油的。
最吸引我的是乱石。捡起来看看,岩石呈肉红色的,应是正长石,有白色结晶颗粒,斑状,是石英。再细细一看还有黑黑的是云母。综合来看,该地的岩石是侵入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结晶颗粒似常见的麦饭石,但我们常见的麦饭石总体呈灰白、灰绿色。这里的含正长石多些所以呈肉红色。二者都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侵入岩是地下岩浆活动向上喷涌,未喷出地表,在地下冷却凝固而成。据查证,该地岩石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的侵入岩,是中性深成岩,同位素年龄值为0.78~1.80亿年。越往山上走,裸露的岩石主体均和山脚的乱石颜色成分一致。岩浆岩非常坚硬,所以虎头崖看起来很雄伟,有气势。
西侧,崖壁接近垂直,应为断层的上升盘,山下断裂处为城子河。虎头崖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上升盘的岩石就是虎头的位置,有很多垂直节理,而且风化非常严重,节理裂缝风化后让西侧变得很秀美,似黄山。虎头崖,在岩性和地质上和黄山类似,还有迎客的松树,也和黄山松类似。虎头崖南面岩层为整体一块,雄伟、硬朗;西侧挺拔、峻秀。有黄山味。
虎头崖,虽有“叟崮”之称,但从岩性和形态来看,和岱崮的崮,有很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