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崮文化网】 毫山为沂源县名山,位于石桥镇政府东南7公里,海拔676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据《沂水县志·卷一》记载:“……毫山,县西北四十五里以今地舆考之,即水经连绵山,连绵水之所出也。山东西绵亘数十里,其东出者直于沂山衔接,一方镇山也。”即古称连绵山。山势呈南北走向,山体由花岗岩、砂岩、变质岩构成。以石巨、石奇、石多、石秀、石险、石顽为突出特点。山峰陡峻,植被很好。汛期洪水声似嚎泣,取名嚎山,后来称为毫山。另有民间相传,商末周初,武王皇后黄翠英(黄飞虎之胞妹)被姜太公封为泰山老母。她认为只有一处封地不够满足,便寻王灵官借来神鞭,欲使此山长高长大,作为她的另一处住所。她照山打了三鞭,此山不但没有长高长大,反而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嚎叫声。于是,在山坡上出现了三条深沟。黄翠英见状,一气之下回了泰山。自此,这座山就叫“嚎山”,后雅化为毫山。
2010年6月,我曾经和县城的5位好友从毫山之阴登过此山,但后山无路不好攀,只爬了一半,大家就畏难。于是,我们在后山腰进行了野餐之后就返回了。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一直觉得很遗憾。
三年后的机会终于来了。2013年7月24日这天,我与于长福先生在石桥镇人大窦舒玉主任的陪同下,驱车沿博沂公路东去,行至黑崖养路工班处下车向北,便是毫山脚下。此处博沂公路和济青高速南线并行而过,交通十分方便。窦主任是镇上负责农林水方面的领导,工作认真扎实,对毫山一带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他说,从毫山之阳登顶峰,有路三条,我们可从中路上,这是条最近的路,也是正路。于是,我们三人前后排开,由窦开路,于在中间,我殿后。此时为上午九时十分。
那登山小路全部是石头砌成的台阶,路宽不过米余,但平整而规范,遇到巨石无法铺成时,就用凿子打成上山的台阶,路随山势盘旋而上。山脚下是大片的苹果园,山腰间的乔木是软枣树、橡树和以荆稞为主的灌木,山的上部是马尾松,间有刺槐,整个毫山全部绿化。林木下长满了远志、黄芹、柴胡、苦参等野生中药材。成群的知了,不住地叫着。在树林深处生长着许许多多的野蘑菇,有灰色的草菇,白色的橡菇,最吸引人是黄色的松菇。窦主任曾经采到一株直径约10公分的大松菇,颜色金灿灿的,十分诱人。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说着、笑着、欣赏着毫山的俊姿慢慢地向顶峰攀登。
在山腰处多有大岩石,多处岩石上刻有当地名人的书法题字。最为显眼的是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所书内容为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雪》。在山腰处有一平台,平台为一大岩石。岩石上有三块小岩石挤在一起,高约三米,垂直而立,上有“妙境奇观”四字,是淄博书协主席王颜山所书。顺台阶继续上行不远处有一石拱桥,此桥架设在两面悬崖上,是从这里上山的唯一通道。此桥宽约一米,跨度约一米,高约三米,花岗岩栏杆。此桥小巧玲珑,施工精细,坚固耐用。桥头栏柱上刻有“云山石桥”四字,修建时间为2007年8月。在桥的北面有两块巨石林立,就像山门,我们在此留影后直奔主峰。
毫山主峰是座大岩石构成的,突兀在山脊上,四面为悬崖,南北高约30米,东面高约百米,唯有西北面少矮,垂直高度也在15米左右,这里是登此顶峰的唯一之地。登峰的路是没有的,悬崖上是人工用钢钎凿上一个个的小窝窝,行人脚踩小窝攀缘而上,且只能容纳一人上下,最陡处有90度,很危险。峰顶平坦,光滑光亮,基本为圆形,面积约20多平方米,是一块巨石,无任何树草和泥土。峰顶中间的岩石上有一钢钎植入,旁边刻有数字,隐约可见。据窦主任介绍说,原先为一航标指示旗,现废弃。峰顶周边有零星的巨石堆砌,缝隙间有杂草和小灌木,但很少。据初步估算,唐僧帽的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早顶峰远眺,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近看,田间阡陌,交错纵横。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但在此顶峰盘桓端详顶峰,怎么看也不像人们所说的唐僧帽。下的峰来,来回观察也是不像,纳闷之。窦主任解释说,由于地理位置关系,身在此处不察之。可从峰东面的阳三峪村的位置远观,乃像唐僧帽也。因为窦主任曾在张家坡镇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后任政协主席,多次来阳三峪驻村和包点,毫山顶峰唐僧帽的形象,很熟识。于是,我们议定,下山后一定要去阳三峪位置看看,这个机会绝不能错过。
下山的路,我们选择了西面的那条。这条小路,也是全部用石头砌成的台阶,路宽不过米余,但平整而规范,遇到巨石无法铺成时,就用凿子打成下山的台阶,但是路两边的灌木丛把小路遮得严严实实。我们只好用树枝扒拉开,找寻着那平整的台阶。乔木却以柏树为多,这在砂石山,也很罕见。
路的两边有很多的巨石、奇石映入你的眼帘。你要是眼不见,真不敢想象到石头有多巨,有多奇。其中最大的一块,我们用皮尺量了一下,那平面足足有200多个平方,当地人叫它“晒壁石”。还有一组巨石,上下三层,每层一个平面,光滑亮堂,次第排开。层与层之间约有20米高度,十分壮观。泰山,新泰莲花山,蒙阴孟良崮,还有沂源县的鲁山,其山体结构相同,但远没有毫山这样多的巨石和奇石,所以此山的石头更具人们鉴赏和研究。在农村实行连产承包责任制前,当地村民利用这里的优质石材和传统工艺从事加工碾、磨等捻粮工具,产品销往四方,且效益很不错。
再往下走,有山泉,清澈透底,甘甜。有手书“崮醴泉”三字在巨石,阴刻,涂红,为一景观。
下到山底,我们用了一个小时。上山时用了两个小时。我们的速度不急不缓,安全顺利。这比我登东大崮和八十崮来说,容易得多。据窦主任说,东面的那条路,也是石头砌成的台阶,很好走。大家一致感谢修路和自发捐资的人们,给登山者带来了方便。我们无法计算上下路有多长,台阶有多少级,但可以想象到,当时修路的人是克服了相当困难的。他们为毫山的进一步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造福于人的人,必将有福,这是天理之道。
下的山来,我们立即驱车张家坡镇阳三峪村。这时我发现,在阳三峪村西的毫山脚下有页岩裸露。远观顶峰,顿悟之,真乃唐僧帽也。怪不的毫山以东方向的村民们把毫山称作唐僧帽。于是,我们只好用小相机拍摄了毫山顶峰唐僧帽的全景。由于远距离拍摄,机子欠佳,其图片效果让人遗憾,但毫山顶峰唐僧帽以北的拇指石,却历历在目。2013年6月6日的山东省首节伏羊节就在毫山之阴的山神庙前成功举行。
毫山一直被喊为山,但有些崮被喊为山、台、寨、顶的也不乏其例。早年从朋友的口头叙述来看,这座山也有着一些崮的表现。书写“崮醴泉”三字的乐石先生,早在2007年就认可了。当地人把峰顶称作唐僧帽,也就是承认了毫山是崮的一员。今天实地观察,毫山虽为山,但顶峰四面悬崖,顶部平坦,有崮的特征。它和孟良崮比较,山体都是由花岗岩、砂岩、变质岩构成,都有蛤蟆石存在。但崮的特征,要比孟良崮典型。说毫山是崮,也不为过。但比松崮来讲,缺少典型性。
下午一时许,我们完成了对毫山的访问到前大泉村午餐。诚实奉献的杨秀文书记等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此谨表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