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走进泉庄镇,处处涌动新气象,处处充溢暖意:群众的住房越来越漂亮、牢固,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文化广场上健身器材齐全,成为村们健身的“俱乐部”;村卫生服务中心里,每个人的健康资料详实完备……民生工程建设犹如一股股寒冬中暖流,温暖着群众的心田。
近年来,地处沂蒙崮乡的沂水县泉庄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在壮大经济实力、做大经济“蛋糕”的同时,坚持改善民生,直击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千方百计实施每一项民生工程,齐心协力让民生工程成为了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暖心工程。在医疗教育、道路硬化、文化建设、环境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谱写出一曲利民便民惠民的幸福之歌。
教育、医疗双给力,民生担子两头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泉庄镇坚持发展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优化教育环境,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强力推进教育事业。投资700万元对镇初级中学进行了改建提升,并配备了相关教学设施及加大了校园绿化建设的力度。在镇驻地南分别投资600万元新建的中心小学和投资2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都已投入使用,使崮乡孩子可以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校园享受到优质教育,获得了家长们的“点赞”。
泉庄镇卫生院位于镇驻地西北3公里处,今年以来,先后投资600万元,新建2000余平病房楼一座,并对原房楼进行了改造提升,同时配备了先进的医疗器械,引进了业务精湛的医务人员,加强了软硬件建设,改善了患者的就医环境,提升了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该镇积极探索医疗扶贫,充分发挥新农合制度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构建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相互衔接的医疗保障体系,对20个常见病种采取医疗费用减免政策,患者在卫生院住院不满2000元治疗费的,个人只承担报销起付线200元,其余全免费,住院费用2000元以上的部分,按照新农合医保政策报销;积极开展农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签约服务纳入健康计划和健康扶贫任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签约人数已达到1768人,签约率达到100%,有效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硬化、改厕加环卫,件件实事惠民生
今年以来,泉庄镇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把农村改厕和道路硬化工作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抓手来抓。强化投资,大力推进“道路硬化”和“改厕”工程,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截止目前,该镇共完成改厕1007户、道路硬化24.5万平方米,超额完了年初制定的改厕636户、道路硬化3.6万平方米的计划,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改善了村居环境,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泉庄镇严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将环卫一体化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加强管理,推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包点靠上、全民动员”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对全镇31个行政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先后投资100余万元购进垃圾清运车、垃圾转运车4辆并添置垃圾桶2200多个,聘请保洁员127名,以“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日处理垃圾30吨,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受益人口3.4万人,让广大村民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环境卫生服务,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卫生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建设再发轫,满足群众新需求
泉庄镇积极推进文化下乡活动,在全镇建立镇37个农家书屋并配发农技类、科学类、儿童类、卫生类、文学类、法律类等书籍,通过组织基层党员干部送书到田地,到农家,积极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与农民结成读书绑带对子,组成读书小组开展互帮互教,组织有奖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群众“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到农家书屋“充电”休闲;依托人文资源,先后组建文化团队12个、成立崮乡诗社、王城诗社、汇泉诗社等多个诗社,引导、鼓励乡村艺人、乡村文人创作,让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唱主角,尽展“草根”文化的魅力,今年以来开展了以桃花节、采摘节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举办文艺演出100余场,创造诗歌多首,丰富农民精神食粮,为农民筑起了精神粮仓。
此外,该镇不断推进文化广场的建设,力促文化设施建设强“筋骨”,居民文化活动“多元化”,在31个行政村建立文化广场并配备体育建设器材、音响设备等,组织群众参加广场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定期组织开展广场舞、羽毛球、兵乓球等比赛,将成绩好的队伍推荐的县里参加角逐。目前,每当晚饭过后,到文化广场跳一段舞,刷一把单双杠成了群众们的必修课。(刘华)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