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蒙阴县常路镇西南五公里于洼村,古有龙泉寺,因庙内有一大泉,水势甚旺,传说与东海相通,有龙,故名龙泉寺。龙泉寺,亦称龙泉院、玉泉寺、龙岗寺,因背倚龙岗,前有龙泉喷涌而得名。该寺与钟山寺、南竺寺并称为蒙山北麓三大佛教文化胜地。据《蒙阴县志》载:该寺“始建于金大定年间”。然据野史及本县诸名寺并考,应为盛唐所建。元以前重修无考,最大规模重修为明嘉靖初年。时,寺貌倾颓,田岭秦复庵、秦纪父子捐银五百两,使龙泉寺得以复修,嘉靖六年竣工。重修后的龙泉寺,设山门、钟楼、佛祖殿、观音殿、伽蓝殿,规模恢宏,金碧辉煌,雕饰精美,极为壮丽。又有莱人制合金巨钟,置于钟楼,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声传三十余里。嘉靖皇帝赦命由新泰进士、资政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崔文奎撰文,记载了秦氏父子善举,雕成御碑,上有雕龙帽,下有巨龟驮负。自此,龙泉寺佛教文化进入极盛时期,僧人二百余众,僧房百五十间。三月三、九月九盛会,进香者远自六百里,日达万余人。清初,因连年战乱,寺貌又颓,康熙九年由住持僧元堂化缘重建,佛教文化方得以延续。 龙泉寺创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重修至今,亦有七百余年。今佛祖殿尚存,其他殿阁均倾颓,碑碣尚存数丛,其他均被破碎,砌成河坝,雕龙御碑,唯碑帽尚存。因佛祖殿属大明中期建筑风格,由县文管部门考证,报请县政府批准,立碑保护。大佛殿虽破败,原貌尚存,殿内壁画仍可辨认。为使这一古迹再现当年风貌,当地于二零零三年投资二十万元对该寺进行了修复。按明代建筑式样,修复了佛祖殿,完成了佛祖像及系列佛像雕塑,修建了寺墙、山门,重立了龙泉寺文化碑刻等景观。在龙泉原址拆除大口井,修复龙泉,恢复漱玉亭、龙泉桥,再现“龙泉漱玉”,基本恢复明清时期原貌。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