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走出来的“草根”书法家——郑庆珠 小山村走出来的“草根”书法家——郑庆珠 崮文化网讯 他虽出身于农民,但凭借着对书法的痴迷和悟性,30多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书法,硬是把自己练成了“草根书法家”,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国家级书法作品展奖,成为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北省山森书画院副院长,他就是蒙阴县常路镇圣景社区逸辰书画苑郑庆珠。 酷爱习字从小出名 郑庆珠今年52岁,受祖父的影响,自小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笔墨纸张,郑庆珠就用树枝代笔在地上练习写字,又从山上找来石板,用红石片当笔,在石板上面写,从横、竖、撇、捺、勾、点、折、挑八字法开始练习,写了擦,擦了写,反复练习。上学后,郑庆珠最喜欢的就是写字,不管是铅笔、毛笔、粉笔,无论是在纸上、黑板上,他都喜欢。由于字写得好,他在班里出了名,每天写字的时候,就琢磨怎么将字写漂亮,如果哪个字写不好,他就不停地练习,直到写好才罢休,不管是上学的路上,还是跟着父亲到镇上赶集,看到门头店名有好看的字,仰着脸在人家门前站上半天,蹲在地上,用手挡笔学着写,他是走到哪儿学到哪儿。经过少年时期的勤学苦练,郑庆珠练就了一手好字,成为老师、同学和兄弟爷们眼中的小“书法家”。8岁时就开始给乡亲们写对联,一到腊月,左邻右舍都知道他能写一手好字,拿着红纸来找他写春联,他对此乐此不疲,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他连夜写好,第二天准时给对方送过去。打哪村里的红白喜事、过年贴对联都由郑庆珠包揽。到了高中,家里经济条件好了,郑庆珠省吃俭用,用父母给他的生活费买来了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等名人名帖,“挑灯夜战”,认真临摹,并在练习中研究总结书法的精髓。1982年高中毕业后,郑庆珠走进了军营,在部队上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他订了《中国书法》、《书法研究》等报刊,拼命从中汲取营养, 郑庆珠就是这样在练习书法的道路上,不光能吃苦,练字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不管在部队还是在社区,提起他,人们纷纷为他的毛笔字拍手叫绝。 饭店挂字请人指点 退伍后,郑庆珠和妻子与1987年在县城开了一家饭馆,由于经营有方,小饭馆开的是红红火火。在经营饭馆的同时,郑庆珠一有空就练习书法,并将书法作品挂在饭店内,请来饭店吃饭的人指点,用他的话说“有人指点才能进步。”,这下可热闹了,来饭店求字的人、切磋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他抓住这一时机,虚心向书法“行家”前辈们学习,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永记在心,按照别人的指点进行修改,由于饭店里条件有限,他把饭桌上的碗筷一推开,铺上报纸就开写,一般每天都要写两三个小时,有时候他在洗菜,手还在东划西划,被妻子骂神经病。这之后,郑庆珠名声大噪,前来拜访求字的人络绎不绝,每天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只要是有人来求字,他总是来者不拒,“咱是一个农民,人家能来,就说明是看得起咱,只要别嫌咱写的孬就行”。郑庆珠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尤其是他临摹以王羲之、赵孟頫为正统的帖派作品,走上了一条非常纯正的书法之路,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字体善楷、行。 郑庆珠的书法作品,在省市县举办的书法展上获奖。其中在去年泰安市博物馆举行的“金猴献瑞贺新春",书法作品《山行》获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展览一等奖。 西柏坡挥毫写毛诗 2009年3月,郑庆珠经战友介绍,离开蒙阴县城,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开起了蒙阴炒鸡店。他一边开饭店,一边不知疲倦地研习书法,并将作品挂在店内,供消费者欣赏。一天当地《西柏坡》报社的记者,来饭店就餐,一进店内被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被吸引,其字体行云流水,龙凤飞舞,感到很震撼,并现场进行了采访,第二天在《西柏坡》报第四版大篇幅报道,轰动了整个石家庄市,前来求字、欣赏的人每天越来越多,饭店也红火起来。打哪,郑庆珠积极参加当地举办的一系列公益活动,为河北省残联捐献价值10万元的20幅书法作品,其书法频频出现在《西柏坡报》《河北工人报》等报刊上。2015年8月,郑庆珠接过河北省山森书画院院长李建新颁发的聘书,受聘为河北省山森书画院副院长,成为该院的一名草根书法家。在受聘现场,郑庆珠泼墨了《会昌清平乐》毛泽东诗词及大幅作品《墨舞》两字后,李建新院长评价说:“就拿《墨舞》作品来说,是一笔成书自然天成,圆起圆落,方圆流转,与雅平正,又不失朴厚奔放。壮如墨神落凡间,起舞弄风骚”。 最难忘的一次是2014年春天,在毛泽东塑像揭幕仪式上,郑庆珠被应邀来到铜像揭幕仪式现场,为前来揭幕仪式的领导、来宾及老红军的后代们,书写《红军不怕远征难》、《六盘山》等毛泽东诗词,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郑庆珠的书法桌前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幅刚写完,墨未干,就被拿走,另一幅刚动笔就被人按在手下,一上午的时间,书写作品20余幅,其书法作品,深受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郑庆珠已成为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书画家协会会员。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办逸辰书画苑,把自己的书法特长义务传授给孩子们,培养出几个真正的书法家,以此传承中国的书法文化。 (张纪增)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