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民丰机械厂旧址远景
獐子崮下的民丰机械厂宿舍楼
崮文化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中苏关系在论战、争执中交恶,苏联在外蒙古、东北边境陈兵数百万,虎视眈眈。同时,新中国与美国、西方国家因意识形态、朝鲜战争等因素,受到挤压和排斥,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危机四伏,战争的阴影对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出于国家战略需要,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防御性国防政策,依据“山”、“散”、“洞”的基础构想,“三线”建设应运而生,大批高素质科研技术人员、知识青年,响应号召,奔赴全国各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献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而从现在的角度看,他们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也促进了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田园似得住宿环境
好像回到了1979的蓝天白云下
岱崮地貌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岱崮镇,因特殊的地理、地形优势,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基地。在岱崮镇所属180.7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了国营民丰机械厂、国营山东工模具厂、百草坪军用机场及远程雷达站、山东省军工局中心医院等“三线”军工单位。“三线”军工单位在一个山区乡镇如此猬集,实属罕见。近万余人的进驻,促进了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改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基础配套设施,人们用上了自来水,通车、通路、通电。电灯、电话、卡车、吉普车等这些只有在大城市才能见到的新鲜事物,骤然涌来,使岱崮这个古老的山区小镇俨然成为地域政治经济中心,社会的繁华程度超过了当时临沂辖区九个县城中的任何一个。更为重要的是,“三线”军工人不畏环境恶劣,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精神,给这片大地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核心的“三线”军工、知青文化,一直传承至今!
来源:岱崮地貌-中国第五大地貌|官方网站 原标题:中国岱崮地貌·“三线”军工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