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在沂蒙六姐妹的家乡,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有一片神奇的老苹果园,这个果园的苹果树树龄达六十余岁,至今有许多老树生长茂盛,一株果树就能产六七百斤苹果,可以说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但说到它们的神奇,可不止是树龄高,他们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有着一个传奇故事。
据老乡们回忆,这些老果树还是毛主席亲自批示拨来苗木,栽种到这里的。
据说,有一名参加辽沈战役的战士,在战役胜利后,高兴的吃起了当地的苹果,可吃着吃着,便流下了眼泪,别人问他原因,他流着泪诉说了当年的孟良崮战役。
在孟良崮战役期间,战争异常激烈,双方军队处在你包围我,我包围你的,层层包围与被包围之中,战备物资很难送抵前线,粮草匮乏,弹药匮乏,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去,就在战役的关键时候,老区人民也拿出了拼死的决心,“最后一粒粮食做军粮,最后一片布面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男劳力当兵的当兵,抬担架的抬担架,女眷做军鞋,洗军衣,筹粮草,送弹药,日夜不停,不知有多少男人倒在了战场,不知有多少女人累倒在支前的路上,“村村有烈士,户户忙支前”,保障了前线供给,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每每想到当时的情景,战士都感动得热泪盈眶。革命胜利了,全国得解放,中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要是老区的人民也能吃上这香甜的苹果该多好啊!”战士对老区支前的感激始终不能释怀,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愿望,就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老区人民吃上香甜的苹果,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
毛主席收到信后,立即批示,从沈阳千里调拨苹果苗木一批,运往蒙阴县野店镇,这批果苗带着老兵的美好祝愿,带着人民政府的关爱,带着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千里奔来。
谁又能想到,这远隔千里的果苗,不但没有因为水土不服而枯萎,竟然还茁壮生长起来,不几年就开花结果,让老区人民真的尝到了可口的苹果。
随着这批苹果苗木的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老区人吃到了苹果,苹果的种子也开始在四周的村子撒播开来。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苹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也给崮乡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好处,收入逐年增加,果园的面积逐步扩大,从起初的几亩地,到周围的几十亩,上百亩,现在野店镇烟庄村附近的几个村子全都把苹果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种植面积达到了上万亩,有些农户年收入十几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点不假,在早些年,果园的苹果年年丰收,就是价格上不去,这么好的苹果,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运也运不出去,就眼看着烂在家里,烂在树上。党委政府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很快,县里开始乡乡通公路,镇上开始实现村村通公路,外地的货车进来了,苹果的价格也高起来。野店镇是典型的山区,村民们种植的果园多半在半山腰,为了去摘苹果,往往一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手提、肩扛、背背才把苹果运下山,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党委政府了解到群众的难处,尽可能多的修建环山路,现在三轮车、小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省去了许多麻烦。
这苹果树随着树龄的增长,枝干的老化,品种的过时,还有疾病的摧残会逐步的更新换代,许多地方的果树长到十年,多者二十年,就会自然死亡,或者砍伐老树,种植新树。但野店镇烟庄村的这片老苹果树林却始终生长茂盛,硕果累累,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片苹果树林的主人们都念念不忘党的恩情。虽然果园主人几经转换,但都没有舍得砍伐,而是悉心照料,说来也蹊跷,在果园主人的精心照料下,这些树龄达到六十余年的老寿星,没有像其它地方的果树那样老化,而是焕发出勃勃生机,许多大树主干围径达到两米,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抱不过来,树冠直径达到十几米,一株大树就能生产六七百斤苹果。
其实要说到这果树焕发青春、长寿的秘诀,还离不开老区人民常讲的一个“知恩图报”和“百善孝为先”上,当你走进果园,你会发现,许多高大的果树老主干上嫁接着一些从根上新发的小果树,这些小果树一头扎进老果树的怀里,把自己的养分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老果树的枝干中,像许多少年搀扶着老人一样,这样,时间长了,老枝新枝就逐渐的长在了一起,你抱着我,我拥着你。有的三枝并排,一大两小,像幸福的一家;有的主干弯曲,侧枝修长,像敦煌里的舞者飞天;有的旁异斜出枝枝交错,像九龙盘柱,张牙舞爪;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果树说也说不完,还是你自己去仔细端详吧!(郑强)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