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头顶着澄澈如洗的蓝天,脚踏着莽莽苍苍的大地,眼望着冬光冬色,真实地攀爬,真切地感受,由吾崮上自然的伟大与浑然天成。
何谓“由吾”?
乍一提起“由吾”这两个字,身边不少人都会略带疑问,感觉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字组成了一个地名。
一般比较奇特的地名,往往与一个人或一段历史有关,人们就很想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由吾”也是如此。
记者在大由吾村前,寻找年代久远的村碑,期望从这上面寻找到答案,可是村碑早已不知道去向。
就在记者略感失望的时候,同行的朱田镇旅游办公室主任刘海波指着脚底的一块大石板说:“这块石头像村碑。”一行几人合力把这大石板从泥巴中抬起来,将三块破碎的水泥板拼凑起来。
斑驳的石板上散着泥土的清香,上面刻着:“相传隋文帝时,有由吾道荣者隐居于此,得名由吾,后因村南建一小村,更为今由吾村。”
众人纷纷猜测着,“由吾”的来历或许就来源于此。
由吾道荣是北齐时的道士,《北齐书》有《由吾道荣传》:由吾道荣,琅邪人。少好道法,与其同类相求,入长白、太山潜隐,具闻道术。仍游邹、鲁之间,习儒业。
清光绪三十二年《费县乡土志·地理·本境山脉》说:“由吾崮,县西南三十五里。自庙子崖东北行,起此山,世传有由余之后由吾道荣者隐居于此,故名。”
《费县志·人物·仙释》说:“由吾道荣,琅琊人。少为道士,尝游燕赵间。闻晋阳有异人精于法术,遂往访之,得其传。凡符水、禁咒、阴阳、律数,无不通解。后隐于琅琊山,辟谷、饵松术,以求长生之秘。隋开皇初,拜谏议大夫,苦辞归。卒年八十五(见《通志》)。今县境由吾山即其隐居处。”
在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由吾崮,崮顶高耸,远远看去,酷似一顶道冠。也许,由吾道荣正是看中了这座酷似道冠的大山,才隐居于此的吧。
初步可以判定的是,“由吾”这个名字的来历与由吾道荣这个人有关。至于先是有了“由吾崮”的名字,还是先有“由吾崮”这个村庄,还有待考究。总归是相邻的崮与村落,依傍在一起,确是一个整体。
除了史志上的记载,大由吾村的李姓老人向我们介绍由吾村的另一来历。隋文帝曾经东征来到这里,就说:“有吾!”古代汉语中“吾”就是“我”,就是说这里有我的意思。皇帝说了,这个地方就叫“有吾”,后来就演变成由吾了。
探究由吾来历,说法众说纷纭,不管说法如何,由吾崮下人杰地灵却是不争的事实。 摸索着行走
中午,吃过午饭,温度适宜,天气晴好。正所谓天公作美,在冬天爬崮,这种天气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考虑到登崮的实际线路,我们最终选择从上崮前村上山,从桑行村下山。
刚开始登山的时候,路面还算是平缓,干草盖住了蜿蜒的小路,碎石洒落在路边。
由于与记者同行的朱田镇政府人大副主任刘传玉也是第一次登由吾崮,对路线不是非常熟悉,于是只能是边爬边打听路。
走到半山腰,看到一位正在放羊的村民,热情地为我们指路。等我们走出去很远,村民发现我们走错了,还大声地喊着我们,向我们打手势示意路线。有时候,温暖,就是这么简单。
在半山腰上,回身望望远处的小村庄,周围大山连绵起伏,蓝天映衬着青山,红瓦绿树,就连浮躁的心都跟着沉寂下来。
小蛇,野鸡,桲萝树
脚下的路越来越陡峭,大家相互拉着,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崮顶爬去。
低着头,一鼓作气,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在前面带头的刘主任突然喊了一声:“有蛇!”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那是一条青花小蛇,不长,但是突然出现还是挺吓人的。按理说,现在的蛇应该进入冬眠了,可能是我们的到来惊扰了它们的清梦吧。
出现了这一个小插曲,我们爬崮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
刚刚来到崮顶,听到远处扑棱扑棱的声音,刘主任说:“那是野鸡。”野鸡特别机警,隔着几十米听到人声,就散开了。
崮顶上还存有一些大庙和壁垒的残迹,据说那是战争时期,由于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的人为了躲避战争而在此生活。如今,这些痕迹默默伫立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历史的力量。
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崮顶上还有已经发黄的玉米秸。附近的村民把这里也开发成良田,这里离天更近,想必庄稼也长的格外茂盛吧。不过如果要来打理这些庄稼,可是要很辛苦呢。
站在崮顶上,远处的小独崮和二崮子清晰可见。爬到崮顶已是下午4点,太阳开始缓缓落山,余晖洒在崮上,金黄一片,配上绿绿的松树,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下山的过程中,几棵黄叶子的树组成了一小片树林,在阳光下,特别好看。“这是桲萝树。”刘主任介绍。以前只听说过这种树,这可是第一次见。村民们每每来爬崮,如果找不到路了,就找这一片桲萝树林,看到了它们,就能找到回家的路。
就这样,心无旁骛,简单地行走,简单地感悟,简单地琢磨,简单地生活。
来源:临沂广播电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