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岱崮地貌 
北太平崮(上)——鳌头崮古建群
 

◇陈永杰

 

    太平崮,又称太平山。崮分南、北两个,北太平崮位于临朐县城关街道寨子崮村南,属于城关街道。南太平崮位于五井镇花园河村北,属于五井镇,两崮相距约1.5公里。据民国《临朐续志》载“乱世附近村民多避祸于此,以求太平”,故名太平崮;据清同治四年立“太平山东麓汇建碑”,可知又有“太平山”之称。

    据《临朐村镇志略·五井卷》(2010)“花园河村”条记载南太平崮:“太平崮,有南北两峰,相距里余,俗称南太平崮、北太平崮。靠近花园河的南太平崮,海拔606米,四面峭壁如削,山顶平坦如垠,面积4万余平方米。山呈南北走向,山体由优质石灰岩构成,储藏面积4.2平方公里。”同书“大楼村”条记载北太平崮:“北太平崮为石门坊风景区南峰,海拔606米,峰顶平旷,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东三面均为陡峭山崖,号称南天门、北天门、东天门,西与群峰相连,达青州西南诸峰。东北坡鳌头崮,有条小径,称为天梯,可达主峰。峰顶怪石嶙峋,当年石围墙已废,只存残垣。”上书说南太平崮和北太平崮海拔均为606米,面积均约4平方公里,从实际探察情况看,两崮海拔、面积差不多,估计是两崮合计面积约4平方公里。

 

    崮分南、北,但明清志书提到的太平崮,多是指北太平崮。如明末进士、临朐人傅国撰《昌国艅艎》记载:“太平崮,孟婆髻山(今石门坊景区轿顶山)之西南十五里为太平崮。下峻上平,可十亩,山半有泉一泓,自昔为避乱佳境。”清康熙《临朐县志》、光绪《临朐县志》记载基本与此相同。民国《临朐续志》记载:“太平崮在八士山东北五里,南北两峰,相距里余,石壁陡绝,顶皆平旷数十亩,有路如线,扪萝攀壁,始得上升。北崮之西二里许,山半有泉,足供数百人用。南崮之下有井,皮袋长绠,可以引汲,亦可饮数百人。清咸丰间,皖匪掠境,居民于北崮磐石上錾石坎数处,比寇至,蓄水渟泓,难民赖以无恙。南崮(应为北崮)有前明吏部文选司郁文高公避乱处,犹名高家宅子。两崮东偏皆有刹宇林木,山花璀璨如锦,实朐右之名区、一方之保障也。”

    提到太平崮,广为人知的是北太平崮的古建筑。《临朐揽胜》(1991)、《临朐县志(1840-1987)》(1991)、《临朐县志(1988-2000)》(2004)、《沂蒙大观》(2007)、《临朐人文自然遗产集萃》(2008)、《临朐村镇志略·五井卷》(2010)等志书都对北太平崮古建筑进行了详细记载。如《临朐县志(1988-2000)》(齐鲁书社,2004)记载:“太平崮为石门坊风景名胜区南峰,海拔606米,两峰耸立,顶平旷,谷深壁峭,势若屏障,古为附近村民避乱之所。主峰太平崮,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明朝吏部文选司郁文高避乱处,古刹、石碑、石围子已废,残迹尚见,山顶怪石陈杂,或卧,或耸,置身崮顶,‘一望桑田湖光远,更览群山迭峰连’。东峰名鳌头崮,沿北坡石阶“天梯”攀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点将台’,巨大磐石平展山坳,相传为商侯逄伯陵讨伐叛将杨骥的点将布阵之处。1995年建‘逄公亭’,亭边新建石台阶直达山巅。北侧,满山遍野柿子树共计4000余亩,深秋颗颗黄里透红的柿子,就像一盏盏小灯笼,悬挂枝头,染就秋山醉色。太平崮的‘西天门’、‘南天门’、‘直天门’为纯自然矮壮火成岩柱组成,形态各异,状如门,故名‘三天门’。似柱的奇石,错落有致,簇拥山巅。独具匠心的蚕姑庙、山神庙、泰山行宫、文昌阁、药王庙、魁星楼等依山就势,组合有致,所有建筑物均为全石结构,雕凿细腻,刻化精工,别具一格,是临朐独存、山东境内罕见的全石古建筑群。”

    五一期间,为一睹太平崮古建筑风采,一家三口专程去攀登太平崮,当时不知道太平崮有南、北两崮,也不知道古建筑是在北太平崮,误去了南太平崮,没能看到古建筑。5月底这天中午,再次来到临朐,将车停在了北太平崮北侧的寨子崮村文化广场内。寨子崮村坐落在寨子崮、北太平崮之间的山峪内,是一个古建特色村,如今寨子崮传统村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村南两侧栽有老柿、山楂等树的环山水泥路盘旋而上,水泥路尽头是北侧山梁,上有明显登山小径,穿过松林,来到梁脊,有一座水泥圆柱6柱6角景观亭,《临朐揽胜》一书中说沿北太平崮“东北峰攀援而上,至其巅三分之一处,有山神庙,今已废”,估计原山神庙应在亭子附近。亭内摆有关羽、观音、送子娘娘、山神等塑像,亭前及路侧松树枝桠间压有石块,应属压石求子习俗。沿松林间长长的青石台阶(天梯)朝南上行,不久即到“点将台”,相传此为商侯逄伯陵讨伐叛将杨骥的点将布阵之所。

    北太平崮又分东、西两峰,西峰为主峰,上有古寨文化遗迹。东峰山势陡峭,悬崖壁立,形若鳌头,故名鳌头崮,亦称鳌头山,上面提到的北太平崮古建筑,即处于鳌头崮之巅。据高瑞海撰《石门要略》碑文说:“太平崮魁星爷来落座最早,三千五百年前,逄伯陵等到南山点将台,特别爬崮顶拜敬魁星老爷。魁星庙最早建在崮顶,用几块薄板凑成,到明朝嘉靖年迁移到万仙楼西侧,到清朝嘉庆年又迁移到魁楼鳌头,重修魁楼等。”由此可知北太平崮西峰崮顶很早就建有魁星庙,明时移庙至万仙楼西侧,清嘉庆时又移至东峰鳌头崮改建为奎(魁)星楼。

    清嘉庆十三年春,士人高廷始建议在山巅修建奎星楼、文昌阁,并身体力行,于嘉庆十七年鸠工兴建,历时六载终成规模,现存逄王祠、药王庙、泰山行宫、奎星楼、文昌阁等古建筑5座。古建筑群随峰顶之山势而布局,错落有序,恰到好处,设计独具匠心,建筑尤为别致。沿旧迹由东而西先是道士房,南有蚕姑庙,今俱废,仅剩庙基,庙前磐石上凿有日池、月池各1个。再西行是逄山祠,其西偏北4.5米处是最引人注目的奎星楼,是楼西南约4米处是药王庙,最高点的磐石之上建有文昌阁,再稍西北是泰山行宫。上述建筑,全为石料结构,斧凿细腻,雕琢精致,今基建俱存,唯雕塑全无。崮顶原来有九神三十六仙,由于战乱荒年欠修断建,现在只剩四庙一楼,其他全毁。现将崮顶主要建筑略述如下。

    奎星楼:位于鳌头崮顶东北方向,为六角形亭楼式建筑,顶端为轿顶状,其余六面为正方形。底台高米许,楼体二层,直径2米,总高5.5米左右。底台为六面实心体,高1.52米,台上六角立有3米高的六棱檐柱。柱间下装栏板,中间安装分别雕琢有门窗的石板,门上方雕有“奎楼”二字横额,上边用雀替额枋勾连,组成楼室。其顶先覆以六角石板,再用分别雕有瓦垅、滴水猫头、垂脊截兽的十二块三角料石构砌,宝顶为一独石,呈轿顶状。楼体各部分彼此衔接处,均为铆榫穿插,十分坚固。由底座北面拾级盘旋而上,楼室内石雕魁星、巨鳌,态为动势,自然巧妙。魁星右腿独立鳌头,左脚向后翘起,一手捧斗,一手执朱笔,目光炯炯,令人望而生畏。下有轴,魁星可周匝旋转,如在巡查八方,选拔才子。石料斧剁刷錾,平顺整齐,整座建筑玲珑剔透,小巧别致,确系石材构建之精品,楼内已无神像。今石板表面布满涂鸦,多为希冀金榜题名之属。

    奎星楼对面有卧碑一尊,有“信女”题字样及详细名单,惜岁月侵蚀,大多模糊。查阅资料,发现所载碑文遗字错字、标点错误之处甚多,如“旧建”误为“汇建”,“两次”误为“雨次”,“焉”误为“马”,“乃”误为“及”,“木”误为“不”,“护”误为“获”等,现对照所拍照片,逐字校改、重新断句如下:

    “太平山东麓旧建碑”碑文:

    太平山东麓旧建文昌阁、奎星楼,灵应素著矣。咸丰十一年,皖豫流冦犯二东,春秋两次窜扰至朐。是年孟冬及同治元年秋,兖费捻匪屡来,劫取数万及数千之多。戕殺良民,焚烧房屋,劫掠人畜钱财衣服,众情汹汹,瞻乌靡止(按:取《诗经》“瞻乌爰止”之意)。环山数十村庄,于山颠绕以周墙,建石门二重,设枪炮雷石等物。复虞(遇)水缺,鉴石瓮七,甃方池一,以为储积,因避乱于是焉,贼率辟易不敢前,数万生灵赖以全活。固天堑之足恃,或以山灵呵护,乃以有是也。爰增置泰山行宫、逄山祠、药王庙,并将山颠及东偏之柴木,协力护守,以作长林,非敢云神所凭依即在是也。抑□数百年后,庙貌屹然,林木蓊翳,俾后人追念,所由置而存,安不忘危之意云尔。

    道光丁酉科拔贡   谭凝德敬撰

    邑痒生员  □廷鸾   沐手敬书

    领袖(以下略)

    大清同治四年孟夏上浣穀旦立

    文昌阁:位于奎星楼西十余米,崮顶最高处。文昌阁座西朝东,建在高1.06米的实心底座上。整个阁体用十块大石搭成。在前墙的石板上,雕凿有门口和铜钱形圆窗,屋面、厦顶雕有兽头瓦垅。阁顶用一长石条压住前后屋面。门口上方有“钟灵毓秀”四字横额,两边刻有“祥光昭圣代,瑞气啟文明”的对联。横额、对联均为楷书,字迹苍劲、有力。阁北原先立有一块石碣,现仅存底槽。

    奎星楼、文昌阁之间,有清嘉庆二十四年立“盛世文明”石碑一幢,记述了建造过程及建筑特点,现保存完好。查阅《临朐揽胜》《临朐人文自然遗产集萃》《寻幽太平崮》等官方及网络资料,发现所载碑文都有不少错误,如“议欲”误为“意欲”,“农功”误为“农工”等,现对照所摄照片,逐字校改、重新断句如下:

    新建文昌阁、奎星楼碑记

    魏晋以来,梵刹相望,识者病之,恶淫祀也。惟文昌、奎星之祭,则上自京都,下及郡县,有举无废,盖文星明,则文运昌,兴学育才,首重其事,自不得与淫祠比。朐城西南二十里之许,有山曰太平崮,环朐诸峰之一也。西峰高公讳廷者,家于山之左,登览之际,谓其旷可褄神,意欲建文昌、奎星二阁于上。乃先以身试其事,斩荆通道,抉石种松,荒度有年。险仄既平,怂恿能任事者数人,募财醵金,毅然从事。其制不土、不木、不砖瓦、不黝垩,由趾及顶,悉凿大石以成。经营者又数年而告竣。虽规模不宏阔,未足以称大观,而坚而且久,视土木之功,实则过之。昔西峰始建此议,人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竞成,其功何可少哉!是岁春,首事者议欲刊石以垂不朽,因农功方兴,暂俟秋成,而西峰遽己委化,佥曰:石竭之立,更无可延矣。农毕乃卒成之。爰誌其事,以勒诸石。

    戊辰科举人  迟仑源拜撰,后学牛希禹敬书

    领袖  高元英 高方浴 衣廷光等(以下略)

    大清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菊月穀旦立

    泰山行宫:位于文昌阁西约8米,座东朝西,与文昌阁相背,其建造形式与文昌阁相同,且高低长宽相差不超过几公分,南北1.7米,东西2米,高2.8米。门口上方横额“泰山行宫”,两侧刻有“尊崇同北极,润泽遍东方”对联。

    药王庙:位于文昌阁南约6米,座东向西,构造形式概与文昌阁、泰山行宫相同,前厦被拆。南北宽1.7米,东西长1.86米,高2.8米。横额“药王庙”,对联为“调元复赞化,酌实又斟虚”。

    逄山祠:药王庙东去8米左右,为逄山祠,逄山祠北去十余米便是奎星楼。逄山祠座东朝西,与其他三庙同一构造,南北宽1.6米,东西长1.8米,高2.6米。门上横额“逄山祠”,对联“威灵昭冥漠,云雨润苍生”。

    日池、月池:药王庙前偏南有一凿于磐石上的圆形水池,深0.44米,直径2.33米,是为日池。逢山祠西南5米左右,砌有一最宽处1米、最长处2.6米的半圆形水池,是为月池,深亦约0.4米。最东端,崮顶入口处,有看庙石屋1间,已倒塌。

    崮顶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所有古建,全用青石砌筑,虽经200年风雨侵蚀、人为损坏,而仍不失原有风貌,正得益于纯石建筑之功。庙内曾分别雕塑逄伯陵、神农、岐伯、扁鹊、梓潼帝君、东岳大帝等神像,四壁上亦曾有彩绘壁画,表述各神之功绩,可惜像、画俱已无存。今奎星楼、泰山行宫之前,求子求学者仍香火不断,登山旅游者亦络绎不绝。

    古建群依山就势,小巧玲珑,组合有致,雕凿细腻,别具一格,是临朐独存、省内罕见的全石古建筑群,今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9月7日整理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