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杰
1991年版、2004年版《临朐县志》都记载有太平崮古建筑,所有建筑物均为全石结构,雕凿细腻,刻化精工,别具一格,是临朐独存、山东境内罕见的全石古建筑群,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一睹太平崮古建筑的风采,今年五一假期,我带着老婆孩子去攀爬太平崮。
在高德地图中搜索“太平崮”,5月3日下午3点半,按照导航提示,将车停在了导航路线的尽头。下车后抬头一看,我们位于一座高崮南侧的一处山坳中,三人爬上山梁,来到一条环山土路上,高崮悬崖绝壁,巍峨逼人,不见登顶之路,只好沿着土路往东走,寻找登顶之处。转到东侧一处名叫凤凰岭(又称金鸡峰)的山梁上,依稀可见有人走过的迹象,就沿山脊登顶。没想到这座崮下的小山头,竟然岩石陡峭,攀登困难。7岁的儿子玮似初生牛犊,一路在前,灵巧的像一只猴子,遇到陡峭的地方,没等我伸手去托,就顺利的上去了,还大声喊:“爸,妈,快点!”攀上凤凰岭,走过狭长、平坦的顶部,来到太平崮悬崖底部,东北方向有相邻两山头,顶部一呈锯齿状,一呈砧子状,故分别称之为锯齿山、砧子山。
目前位置是太平崮东南的尖角处,崖壁直立,无路可上。沿崖底南侧绕到崮西侧,西面又是一座大崮,两座崮体相连的地方,有小路分别通向两侧崮顶。来到东侧崮顶,发现崮顶面积较大,地势自西南向东北略微倾斜,除了西部有一段石砌围墙及一座岗哨类遗迹外,未见古建筑影子。观察四周崮群,回来后又查阅资料,才发现因事前功课未做到位,攀错了山头:这是南太平崮,古建群不在这儿,而是在北面的北太平崮上!原来临朐太平崮有南、北两峰,主峰相距约1.5公里,古建筑群在北太平崮上,属城关街道,南太平崮又称点将台,属五井镇。
如今网上有些介绍太平崮的文字两崮不分,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查阅古今志书,有的只介绍北太平崮,如明傅国撰《昌国艅艎》:“孟婆髻山(今石门坊景区轿顶山)之西南十五里为太平崮。下峻上平,可十亩,山半有泉一泓,自昔为避乱佳境。”清康熙《临朐县志》、清光绪《临朐县志》记载基本与此相同。《临朐揽胜》(1991):“太平崮古建,县城西南10公里许、石门坊山口南2公里处,有山曰太平崮……其巅有一清代嘉庆二十四年的石建筑群。”《临朐县志(1840-1987)》(1991):“太平崮古建筑,位于五井镇大楼村西北太平崮东峰之巅。”《临朐县志(1988-2000)》(2004):“太平崮为石门坊风景名胜区南峰,海拔606米,两峰耸立,顶平旷,谷深壁峭,势若屏障,古为附近村民避乱之所。主峰太平崮,面积约4万平方米,有明朝吏部文选司郁文高避乱处……东峰名鳌头崮……所有建筑物均为全石结构,雕凿细腻,刻化精工,别具一格,是临朐独存、山东境内罕见的全石古建筑群。”《沂蒙大观·太平崮》(2007):“山东临朐县城西南10公里,石门坊山口南2公里处,有山曰太平崮。其崮陡崖峭壁,疏植松柏,望若点黛。东峰之巅,南北长约20余米,东西宽约150米,海拔606米。此处巨石峻耸,累叠奇险,有临朐县最大的全石古建筑群。”以上介绍的明显是今属城关街道的北太平崮,未提及南太平崮。
有些志书提到有南、北两个太平崮,如《临朐村镇志略·五井卷》(2010)“花园河村”条:“太平崮,有南北两峰,相距里余,俗称南太平崮、北太平崮。靠近花园河的南太平崮,海拔606米,四面峭壁如削,山顶平坦如垠,面积4万余平方米。山呈南北走向,山体由优质石灰岩构成,储藏面积4.2平方公里。”介绍完南太平崮后,随即又说:“据民国《临朐续志》记载:‘崮顶有明末吏部文选司高郁文公避乱处,名高家宅子’,今无迹。乱世附近村民多避祸于此,以求太平,故名太平崮。”高郁文公避乱的高家宅子是在北太平崮,但文中未明确说明,令人误认为高家宅子是在南太平崮。同书“大楼村”条记载北太平崮就非常准确了:“北太平崮,为石门坊风景区南峰,海拔606米,峰顶平旷,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东三面均为陡峭山崖,号称南天门、北天门、东天门,西与群峰相连,达青州西南诸峰。东北坡鳌头崮,有条小径,称为天梯,可达主峰。峰顶怪石嶙峋,当年石围墙已废,只存残垣。传此为商侯逢伯陵,讨伐叛将杨骥的点将布阵之所。”《临朐人文自然遗产集萃》(2008)记载准确:“太平崮座落于城关街道寨子崮村以南,五井镇花园河、大楼村以北,以其四面悬崖壁立,山顶宽阔平坦而得名。花园河村北为南太平崮,大楼村北为北太平崮。北太平崮向东延伸有一山峰,名‘万仙楼’。清代嘉庆年间,士人高廷始建议在此山之巅修建魁星楼、文昌阁。”《花园河村志》(2019)记载:“太平崮,八岐山北最出名的为太平崮。站在太平崮上,南望八岐山峰,似如八位将军,人称太平崮为‘点将台’。太平崮,海拔606米,东西长250米、南北宽160米,山顶面积4万余平方米,乱石丛生,山势险要陡峻,攀登艰难,山顶则平坦如砥,长满山草,柔软如被。”这说的是南太平崮。
《民国临朐续志》的记载有点乱,前面说的正确:“太平崮,在八士山东北五里,南北两峰,相距里余,石壁陡绝,顶皆平旷数十亩,有路如线,扪萝攀壁,始得上升。北崮之西二里许,山半有泉,足供数百人用。南崮之下有井,皮袋长绠,可以引汲,亦可饮数百人。清咸丰间,皖匪掠境,居民于北崮磐石上錾石坎数处,比寇至,蓄水渟泓,难民赖以无恙。”接下来就错了:“南崮有前明吏部文选司郁文高公避乱处,犹名高家宅子。”前面说过,“高家宅子”是在“北崮”,而不是“南崮”。再接下来还是错了:“两崮东偏皆有刹宇林木,山花璀璨如锦,实朐右之名区、一方之保障也(采邑人谭凝德县志订补)。”实际上“北崮”东偏有刹宇,“南崮”东偏没有,难道是曾有,现在已无了?八岐山的明光峰又称宝峰,当年山下有一座寺院,名叫宝峰寺,不知“南崮东偏”的刹宇是否指这座?
如今多数网络地图在南太平崮位置标注为“太平崮”,未标注北太平崮,而有些地方志书如2010年《临朐村镇志略·五井卷》书末所附“五井镇区划图”,在北太平崮位置标注“太平崮”,未标注南太平崮。两崮相距约1.5公里,南太平崮属于八岐山脉诸峰之一,辖属五井镇,天然无雕琢,自然景观优美;北太平崮属于逄山山脉诸峰之一,辖属城关街道,人文遗迹丰富。两崮属于不同的山脉、不同的镇域,我认为不宜将两崮统称为“太平崮”,而应分别称之为南太平崮、北太平崮。
南太平崮顶没有高大植被,除了覆盖着的茂密蒿草外,多是些低矮的黄栌、鼠李、黄荆、鸡树条之属。站在南太平崮上,南望八岐山峰,犹如八位将军,于是人们又称南太平崮为“点将台”。南太平崮东、南、北三面石壁陡绝。我们三人从东侧的凤凰岭(鸡冠峰)方向攀到崖底,沿南侧崖底绕到西侧登到崮顶,在崮顶转悠一圈后又从西侧下崮,穿过西侧崮顶,沿南侧人工石阶下崮。有人说从东边爬上去再从南面下去,更是超级过瘾刺激,我带着7岁的儿子,没敢尝试这条惊险线路。
从远处观察,南太平崮呈现出明显的三层崮体结构,从天花瓶山东北方向远望南太平崮等山,更是层次分明,等高线天然形成胜似人工,奇丽又壮观,让人
不仅感叹大自然的大手笔,难怪明末进士、临朐人傅国在其所撰《昌国艅艎》中自豪地说:“以吾所见山川之奇丽,无如吾朐者。”历经亿万年形成的这一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值得我们好好去爱护、珍惜。
南太平崮所在山脉东西狭长近3公里,一溜十几座大小山头,大多符合崮貌特征。岱崮地貌崮群分布较集中的区域除了蒙阴、沂水、沂源外,临朐县境西部,分布也比较集中。蒙阴岱崮镇的崮貌多呈圆形顶平,相互独立,而临朐境内的崮貌多呈狭长扁平状,往往是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一溜排列在一条山脉之上。南太平崮附近4条东西向的山脉主峰分别为八岐山南山、南太平崮、北太平崮、寨子崮,符合崮貌特征的大小山头就有近30个。
站在崮顶眺望,四周群崮连绵。临朐多山,据《临朐县志(1988-2000》(2004)记载,临朐县境内共有大小山头2000余座,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84座。南太平崮南1公里为著名的八岐山,南太平崮属于八岐山脉之一。
八岐山脉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八岐山群峰连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八岐山,包括南山、西山和北山。八岐山峰峦众多,名字各异,一山多名,容易混淆,下面通过查阅资料,结合实地考察情况梳理如下。
南山,自东至西依次由团山子、风暴峰(又称风暴岭)、通天峰、明光峰(又称梅观峰、门关峰、宝峰,包括金龟峰、玉兔峰两小峰)、纱帽峰(又称火炉子山)、将军峰(又称柜子山、金柜子山、金柜峰)、天门峰(又称南天峰、南天门)、天和峰(又称天和平山、接血盆)、笔架峰(又称笔架山、鼎山、支锅山,峰顶向上伸出三个小峰)、天花瓶山(又称杀猪台)等山峰组成。
西山,自南至北依次由天井岭、郭老崮(又称锅落崮、阁老崮)、文状山(又称皇冠崮、帝王崮、判官山、剥皮山、扒皮山)等山峰组成,其中文状山又包含三峰:油瓶崮(又称油瓶山)、金龟崮和金蟾崮(又称金蟾山)。
北山,自西至东依次由馒头山(又称钟山、金山、饽饽山)、马脸山(又称马连山)、大山顶(又称香炉山、双龟山、虎山、龟山)、南太平崮(又名点将台、马场、擂鼓台)、凿冒山、锯齿山、砧子山、小状元伞(又称小圆山)等山峰组成。
狭义的八岐山,指八岐山主峰,即花园河村南山,海拔530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一山八顶,故名八岐山,明嘉靖《临朐县志》载“八岐山以山顶有八尖,故名”;八座山头如八士站立,又名“八士山”,北齐《魏书》载“西安二汉、晋属,有八士山”(南北朝时,临朐境内设昌国、朱虚、般阳、西安、安平5县);又称八旗山,明嘉靖《临朐县志》载“八岐山或云八旗,则失之夸矣”。
其中北太平崮自西至东也有十几座山头,包括平安东山、西楼顶、东楼顶、北太平崮、鳌头崮等,它们自成一条山脉,所以北太平崮不应包含在八岐山脉之内。
利用4天时间先后探访了南太平崮、北太平崮、八岐山、郭老崮等,4次实地探访,也仅是走了八岐山脉20多座山头的多半,上面罗列的山头名称肯定有失实之处,有待以后订正,更欢迎广大文友指正。
2024年9月1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