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画说崮乡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行业之窗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美食 
崮乡,年香
 

◇郭华悦

柴草香

    旧时人家,柴草丰足,是挺骄傲的事儿。

    几根手臂粗的木头,上头盖一块大铁皮,便是一间简陋的柴草屋了。乡里,这几乎是每户人家的标配。路过的人,往往装作不经意的一瞥,里头的柴草多与少,尽入眼底。而这户人家生活的好与不好,也了然于心。

    而到了腊月,平日里冷清的柴草间,也热闹了起来。

    乡里人家,一向是勤俭为主。平日里,能省则省,能用到大锅灶的时候,并不算太多。多数时候,两个蜂窝煤的小炉子,一个咕噜咕噜烧着开水,一个煮着稀粥。做菜,也多半是炒炒青菜,用不着大锅灶。

    可腊月里,大锅灶就成了厨房的主角。一是来人多了,时不时有人串门;二来,腊月里节日多,需要做一些应节的美食。这么一来,大锅灶就派上了用场。

    可要用大锅灶的前提是,自家得有丰足的柴草。

    有些柴草,是秋天里就留下的。如玉米芯和棉花杆,蒸的时候能用得着;玉米皮和麦秸,用来引火再适合不过。但更多的,还是得靠孩子们,到外头拾点枯枝和树叶。

    整个腊月里,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一直在搜罗柴草的紧张中度过。谁发现了一片小树林,里头有整整一地的枯枝,立马就能引来孩子们的哄抢,三五成群,俨然帮派一般。枯枝败叶,最后往往成了检验孩子们友谊的铁杆标准。

    柴草,在如今的人看来,是应该清理的东西;可在当时,那可是香饽饽。

    有这么一次,我发现了一小块独属于自己的秘密天地。那儿,有堆积到膝盖的枯叶,有儿臂粗的枯枝,还有各种枯草。那个下午,我敞开双臂,躺在那一片柴草中,长长闻着柴草的香味。那一刻,心中热切地想流泪,感谢上天馈赠的这一片柴草香。

    可想而知,那个年,过得特别快乐。

    多年后,哪怕是当年经历过柴草岁月的人,恐怕也已经淡忘了那种心情。一把淡淡的柴草香,蕴含着大自然的气息,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心中变得充实而快乐。而这样的知足,正是如今感叹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人们,所真正缺少的。

黄酒香

    回到家,就看到满院子的野菊花,正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这些野菊花,是母亲花了大半个秋天的时间,从山野里采回来的。早在秋天,母亲三天两头就挽着小篮子,到山里头采野菊花。采回来,摘洗干净,晒一晒。到了过年前,再拿出来重新晒,接着就派上用场了。

    母亲指着满地的野菊花,笑着告诉我们,早些天就开始酿酒了!

    旧时乡间过年,怎么少得了黄酒?那时的酒,大多是自家酿造的。把五谷杂粮蒸熟,加入酒曲拌匀,再加入野菊花、柴胡、当归等十来味中草药。最终,一切准备妥当后,封口发酵,等上大半个月,黄酒就酿成了。

    那会儿,一进入腊月,就得开始酿黄酒。过年期间,家里头常有人来走动。来了人,菜肴好不好,那是一回事;但没有黄酒,可就得落人话柄了。寒冷的年,喝上一口温热的黄酒,再来几样下酒菜,那就是最好的待客之礼。

    可如今,自家酿黄酒的,已经屈指可数。

    母亲的黄酒,更多的是为了让我们带回城里。这些年来,乡间的年一年比一年冷清。亲朋好友,都往外头跑,回来过年的少了。于是,过年期间的走动,也不似往年那么频繁。就算有客人来,一般也是用工业生产的黄酒招待。

    可这工业生产的黄酒,哪有自家酿造的道地?不记得从哪一年开始,每次回去过年,呆上大半个月,回城时都会习惯带上几壶自家酿的黄酒。而为了这看似简单的几壶黄酒,母亲可没少忙活。

    各类中药材,还有黄菊花,都是母亲从山里采回来的。家里的地,种了点五谷,都是为黄酒而准备。而母亲忙了一年,为的就是我们到来的这些天。

    每念及此,心中总不禁酸楚。母亲用了一年的时间,种地,采菊,还有准备各类中药材,为的就是儿女们回来过个年。对于母亲来说,过年就是用一年的辛劳,所酿造出来的醇香四溢的美酒。

    母亲酿的酒呀,在口中,更在心中。

锅巴香

    每年的团圆饭,锅巴是必然出现其中的。

    从记事起,每年做年夜饭时,都会有锅巴。其实,这源于乡里人的一种小迷信。在母亲的老家,每年做年夜饭时,都会留下一个完整的锅巴,任其自然卷曲,再照着卷曲后的形状,来判断来年的收成?母亲曾告诉我们,若是卷成船形,则表示来年雨水成患,收成会不好;若是盆形,则表示来年会有大丰收。

    如今,当然知道这不过是小迷信,信不得。可当时,母亲还挺在意的。一家人吃着年夜饭,母亲总会起好几次身,到厨房里看看,那留下来的最后一个锅巴,到底成形了没?有时,跑得太多次了,连父亲都觉得烦,于是就训斥母亲,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其实,也难怪母亲紧张。一家这么多口人,上有年老双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儿女,全靠着家里那点田地,才能勉强填饱肚子。若是雨水太过或者闹点旱灾,收成不好,家里这么多口人,可就得挨饿了!所以,母亲才会这么紧张。

    印象中,有几次,母亲从厨房回来后,闷闷不乐,说卷成船形,来年可得挨饿了!是不是真的如此,我记不太清楚了。但只要看到锅巴卷成船形,母亲总会有好长一段时间,郁郁寡欢,忧心忡忡。

    所以后来,每次吃年夜饭,我总会坐在离厨房最近的位子上。看到母亲将要起身,我赶紧说,妈,我去看吧!接着,一溜烟跑到厨房里。头一两次,锅巴往往还没成形,于是我偷偷将锅巴的四边卷起,捏成盆状。等到成形了,自然就成了盆的样子。

    当时这么做,也没其他的想法,就盼着母亲高兴点,不要因为锅巴卷成船形而不开心。本以为这是我一个人的小秘密,哪知道前阵子,和母亲说起儿时的趣事,一提到锅巴的事儿,母亲笑着说,你这小滑头,每年都偷偷捏锅巴,真以为我不知道!

    原来,这一切早就被母亲看在眼里。母亲又说,可后来一想,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心疼父母,也不容易。有勤劳的丈夫,有懂事的孩子,有明理的公婆,这么幸福的家庭,哪怕有点困难,怕什么?一家人只要心连心,日子就是甜的。

    想通了这点,之后的母亲,再也不为锅巴是船形还是盆形而患得患失。

    如今,过年时,母亲还是会做锅巴,且一定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留下最后一块。不同的是,母亲说,这不是为了预测来年的生活,而是要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用快乐的心面对来年的每一天。

咸蟹香

    说起咸冬蟹,还得提到过年的事儿。

    乡间过年,走家串户是必然的。家里来了客人,自然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蟹这一类美食,在小时候的生活中,是难得一尝的。唯有在过年前后,家里备上一些螃蟹,等来了贵客,它们就派上用场了。

    那些年,家里的螃蟹,多数都进了客人们的肚子。螃蟹一端上桌,细心的母亲便会一一抓出来,剥掉蟹壳,将其余部分放在客人面前。一顿饭吃完,螃蟹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连蟹腿都不剩,唯有一旁的蟹壳似乎在提醒着我们,刚才的客人经历了一番味蕾的绝佳享受。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郁闷的。苦日子里头,蟹是如假包换的奢侈品,唯有贵客临门,饭桌上才会出现螃蟹。当然,孩子们还有另一种美食,就是咸冬蟹。

    咸冬蟹,虽有个蟹字,但已经彻底与蟹肉无缘。正月里,家里客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于是,蟹壳堆成了一座小山。将这些蟹壳撒上盐巴和调料,晒干,就成了咸冬蟹。

    正月里,饭桌上都会放一个小炉子。母亲把噙满蟹膏的蟹壳做成咸冬蟹后,每天晚饭时,拿出两三个蟹壳放在炉子上。等蟹壳渐渐热了,母亲就往每个壳里头打上两个鸡蛋。蟹膏的咸香、鸡蛋的蛋香,在炉火滋滋的烘烤下,飘溢在依旧带着寒气的空气中,令人食指大动。

    这样的时光,对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父亲喜欢小酌几杯,抿一口酒,夹一筷子蟹膏煎蛋,脸上满是惬意和知足;而孩子们错过美味蟹肉的遗憾,在咸冬蟹上炉的那一刻,也终于得到了补偿。

    无数个这样的夜晚,眼看着蟹壳里的鸡蛋和蟹膏越来越少,嘴巴不甜的我一反常态,一口一口地叫着父亲。父亲微醺的脸上满是笑意,禁不住我的叫唤,一筷又一筷地把鸡蛋往我口中送来,直至蟹壳都一干二净,我们意犹未尽。

    如今,日子虽然好了,但在我们家中,吃螃蟹留蟹壳依旧是不变的习惯。小火炉虽然变成了烤肉架,但是不变的,仍是浓浓的温馨家常味。

    作者:郭华悦 福建晋江市金井镇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