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思
崮文化网 举国倡导国学复兴华夏人文文明的而今,各地都在发掘并保护人文名胜古迹,甚至有慕名据传而争的趋势。所以如此,弘扬华夏人文文明是其主流意识,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以促进经济的快步发展亦当是其地方所需。一九九三年秋,我曾写有《蒙山国初考》发于蒙阴县报。现以其为基易名为《蒙阴并蒙山国考证》,发掘证据据理修订,将蒙阴的历史自汉建制,再推前两千年,以引起公众的认知与重视——
蒙阴有常山文化遗址,位于蒙阴镇完庄村常山溶洞;有孙家麻峪文化遗址,位于桃墟镇孙家麻峪村南山坡。此外还有联城之吕家庄、垛庄之皇营、南蓉芙等古遗址。均有石器、陶器并古脊椎动物化石等文物出现。其中石器有单穿石刀,双穿石刀,单穿石铲、石凿、石斧、石锛、石镞等;陶器有凿型鼎足,鸟形鼎足,多式双耳背水壶,多成灰砂陶壶,磨光黑陶杯,磨光黑陶蛋壳陶高柄杯,高柄镂空黑陶杯,高柄镂空黑陶豆,还有有印迹的黑陶豆等。经考古专家初步鉴定,石器时代当为古人类生活遗址,年代约在20万—30万年之前。诸种陶器的大量出现,当为典型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年代约在三千五百年前至八千年间。
故蒙阴人文文化底蕴悠久而丰厚,实是值得深层探讨的一方人文文化地域。我在整理民间故事《蒙萝公主》时,开头即有“蒙山国”之说。兴致所至,由然自问:这蒙山国故址何在?与蒙山、蒙阴有何机缘?于是翻卷查典,结论是蒙阴就是古之有施氏的领地蒙山国,华夏载入史册最早的美女妺嬉即有施氏的女儿。屈原楚辞《天问》篇有“桀伐蒙山,何所得焉?”东汉王逸注云:“蒙山,国名也。言夏桀征伐蒙山之国而得妺嬉也。”《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国语载:“桀伐蒙山得美女妺嬉。”《帝王世纪》载:“夏桀妃为蒙山有施氏之女。”三国韦昭注云:“有施国。嬉姓。”《国语·晋语》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嬉女焉;妺嬉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辞源》妺嬉条载:“夏桀妃,有施氏女。有施原为嬉姓。相传有施氏为桀所败,因进妺嬉于桀。”康熙二十四年版《蒙阴县志》载:蒙阴“夏为蒙山有施氏地,后癸三十有三伐之者也。”癸即夏桀,夏桀名履癸。《中国人名大辞典》载:夏桀“在位五十二年”。《辞海》释“有施氏”:“亦称有喜氏,为古老的东夷部族”;《尔雅》注:“九夷在东”,故有施氏为东夷各部族之一。又“妹嬉”条:“妹嬉,有施氏之女,夏桀攻有施氏,有施氏以女嫁桀,商汤灭夏,同桀奔南方而死。”妹嬉,亦有书写为妹喜、末嬉、末喜者。
桀所以要伐蒙山,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有防“家天下”失控,二是斯时有施氏空前富强,忧患难免。传说夏亡,妹喜随从夏桀流放安徽南巢死于南巢,后有有施氏部族寻其尸骨运回厚葬,即可说明有施国已非同一般。而历经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联城乡吕家庄遗址,是否蒙山国故都所在地,世传吕家庄吕娘娘之大墓,是否妹嬉墓,也值得深思或进而予以考证。至此,年号的准确性值得商权而外,即可认定夏或夏之前即有蒙山国,蒙山国即有施国,有施国即有施氏的领地,有施氏的领地即今蒙阴县及其邻近的部分地域。那么夏时蒙山国即有施国的治所在何处?下面再对蒙和蒙山作以取证进而诠释。
至于蒙山,《诗经·鲁颂·閟宫》载:“泰山岩岩,鲁邦所展,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尚书·禹贡》有“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史记·夏本纪》亦说:“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其《索隐》释:“蒙山在泰山蒙阴县西南。”羽山多指马陵山。《论语·季氏》载:“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北宋邢爵《论语注疏》载:“昔者先王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使主祭蒙山,蒙山在东,故曰‘东蒙’……鲁之封域方七百里,颛臾为附庸,在其域中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于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左传》“司有济之祀”,指颛臾王主祀东蒙,进而说:“蒙山高峰数处,俗以在东者为东蒙,中央者为云蒙,在西北为龟蒙,其实一山。”清胡渭《禹贡锥指》载:“蒙山在今蒙阴县南四十里,西南接费县界,漢志蒙阴县有蒙山祠,顓臾國在山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清杨伯峻《孟子译注》:“东山当即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左传·哀公十七年》载:“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则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水经注》载:“治水(即今浚水)东流,经蒙山下,有蒙祠。”《费县志》载:“封伏羲后裔,建国颛臾,附庸于鲁,主祭蒙山。”《中国地名大辞典》“蒙”条释:“春秋鲁邑,在今蒙阴县城西南。故蒙阴城也”。“蒙阴县”条释:“春秋鲁蒙邑。故城在今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即今蒙阴县联城乡大城子附近。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