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围坐一起制作胡萝卜灯
给萝卜灯加注食用花生油
精美玲珑的胡萝卜灯
精美玲珑的胡萝卜灯
晶莹透亮的胡萝卜灯 本幅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崮文化网 在沂蒙崮乡,有正月十五“上灯”的习俗。早在正月十三日,人们便拿出窖藏的青萝卜、胡萝卜,挑出细长的、长得比较周正的,洗净晾干后截成段,开始制作“萝卜灯”。
“割灯”是有讲究的。民间有谚:“割三不割四”。意思是说,“割灯”的日子要在十三日,而不要在十四日,大概是因为“四”与“死”谐音的缘故,老百姓比较忌讳吧。
“割灯”不仅仅是大人们的事,也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先用小铁勺在萝卜段中心剜出一个圆窝窝,形成灯碗状。把备好的雪白的棉花缠到火柴棍上,插在窝窝的中间,然后在窝窝中倒入一些花生油,这样一个最传统的、飘香的萝卜灯就做好了!
“点上萝卜灯,五谷丰登,福寿康宁”。到了十五日元宵节,晚上煮出饺子之后就开始“上灯”了,点燃灯芯,晶莹透亮的胡萝卜灯散发出暖暖的黄橙橙的光,格外温馨,格外漂亮。“上灯”有很多讲究,首先要打着萝卜灯把屋子里、院子的旮旮旯旯照个遍,然后送两盏灯到祖坟上去,在大门口一边上一盏灯,正屋门前一边一盏,灶台、厨房、卫生间,屋里的各个窗台上都要放上两盏灯,还要到附近的碾台、石磨、井台、场院、小桥上灯,成堆成片的灯,把村落街巷映照成了火红的空间。人们纷纷许愿,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健康。(丁军国)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