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军武文化
进入元代,蒙阴曾出现过一种奇异现象:儒学、理学教业荒陈,登科学子极少,即使偶有登科者,受儒家忠君思想熏染,而弃仕归隐。如云云山张垫,曾中进士榜,然弃仕事教,创办北麓书院,元主屡遣史聘其任翰林检付不就,以教读终。北麓书院,又称张子书堂,遗迹、残碣今存,历代多有诗题,为蒙阴古代八景之一。然而,自元初始,蒙阴诸士子却尚武成风,以致武官代出,战将如云。元中统三年,即公元1262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吟必赤总督蒙、汉大军,祥志将木华黎为元帅,东征山东省,灭红袄军后主李膻,战后以军功授陇西人李让为世袭金牌千户,辖蒙阴地。李让奉诏创办武学,广招士子,尚习军略及马、步、骑、射诸术,造就了大批军武人才,在忽必烈南征南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战将,《蒙阴清志》载有31名,各大氏族族谱另载11名,共42名。其中有军功显赫的赵元帅,南征爪哇建奇勋的都元帅包聚,定远将军李公祖,观察使张公,襄樊之役建奇功的大将军方云,都提辖李海,统兵一路的世袭万户侯圣文卿、公显、公海,其他分别为百户、千户、缜抚、团练使、指挥使等武职。其中,上东门包氏、公氏、李家保德李氏,俱为当时显赫的军武世家。蒙阴由此而得“元以武显”之美誉,元皇庆皇帝亦因此特诏蒙阴恢复县置,为莒州路属邑。元代军武文化遗存,有赵元帅墓、包元帅墓、观察使张墓、定远将军李公祖墓、大将军方云墓、万户公海、公显墓遗迹,元末万户侯公海所据守上东门二山寨遗迹,上述人物,各大氏族族谱多载有传论。
明儒、理文化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称帝后,即恢复科举制度,以丰厚汉文化为底蕴的蒙阴诸氏族欢欣鼓舞,尚学、治学之风随之蔚然,登科致化为荣,成为诸士子的进取目标。自洪武八年(1375年),今蒙阴夏庄村张时荣中举人榜后,科第连绵,英才叠出。至大明晚期,蒙阴有22人荣登进士榜,其中3人列一等甲前18名被钦点翰林庶告士;荣登举人榜的24人;受选贡生入学园子监的168人。22名进士中,仕至兵都尚书者2人,任翰林编修者2 人,任各部侍郎御史者10人,任参议以上风宪大臣者4人,四品知府以上者4人,以武进士仕至游击将军者1人。24名举人中,仕至参议大臣者2人,仕至御史、知府、同知、知州者4人,任知县者5人,任教谕、教授、训导者5人。168名贡生中,仕至知州者5人,仕至同知以上者9人,仕至知县、教职者95人。蒙阴因得“明以文贵”之美誉,又因在朝为官者众,有“蒙半朝”之称。
最著名的馆阁世家,一为今蒙阴镇夏庄张氏族。张时,洪武8年举人,仕至山西布政司左参政;张时孙张谟,成化20年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左参议。世称“祖孙两参政”。二为旧寨北楼宋氏族。该族洪武初自临沂迁蒙,至四世宋钦,成化19年进士,仕至监察御史;宋钦胞弟宋馆,弘治六年进士,初授监察御史,后升真定府四品知府。世称“兄弟二御史”。三今蒙阴镇李家保德李氏族。李秦,元金牌千户李让九世裔,宣德2年进士,时称“铁板李御史”,仕至陇西布政司左参议;李秦子李炯然,天顺元年进士,仕至北京户部侍郎;李炯然长子李梦龙,弘治6年进士,仕至甘肃兵备道按察司副使。李炯然第李灿然,次子李梦麒、三子李梦麟、四子李梦熊,相继荣登举人榜。李炯然孙、李灿然子中亦有5选贡生。世称“一门三进士、父子九登科”,有成化皇帝京题“世科”碑传世。四为今野店镇上东门公氏族。公氏族元初自所州沙沟迁上东门,元以武显,明以孝起家致仕,七世公勉仁,弘治2年进士,官至令都御史、大同巡抚;八世公济奎,嘉靖14年进士,仕至湖广兵备道察司副使;九世公一杨,嘉靖38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十世公家臣,隆庆5年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谪任南京户部主事;十一世公鼐,万历29年进士,钦点翰林庶吉士,授翰林编修,迁礼部左侍郎,曾泰昌、天启两代帝师,泰昌帝曾亲题“理学名臣”悬于府门,故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文介。除“五世进士、父子翰林”外,另有16人荣中举人或选贡生,分别任教谕、知县、侍郎、知府等职,其中公鼐子公光国,以武致仕,任河南路副总兵,时称“彭门元帅”。为表彰公氏家族对大明社稷所做的巨大贡献,崇祯皇帝亲题“五世进士、父子翰林”御匾,建坊表于蒙阴县衙侧,公氏族成为当时江北最显赫的馆阁世家。五为今常路镇北楼秦氏族。该族建文4年因“靖难之役”东迁蒙阴,传六世秦希夏,精岐之术,因永陵工地防治疫痢建奇迹,选太医院太医;长子秦士文,万历32年进士,仕至兵部尚书;次子秦士祯,天启2年进士,仕至信阳、高邮知洲,时称“文名冠世”;秦士文有四子,一子中举人,三子选贡生,四子秦明顺治时仕至应州知州。
明代诸贤,精儒学、理学,多为士林名流,每有结集世。据史料载,李秦有《春秋管窥》,李梦龙有《云松稿》,张谟有《诚正家》,李梦熊有《筠轩集》,陈谏有《梦游草》,公勉仁有《东山集》,公济奎有《中岩草》,公一杨有《闲言集》,公家臣有《柳塘集》,公鼐有《问次斋集》,秦士文有《抚宣奏议》,陈主直有《殷城集》,王询有《沂游草》等6部,总计达27部之多,为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史的珍贵文献,然历经战乱大多散遗。今仍传世的手抄古本公鼐的《问次斋集》、王询的《米山集》,各大氏族谱本收录的志传、词赋、律诗、碑铭,县志诸本收录的明代名流诗作,总计近3000首(篇),这些作品、文献,仍是研究明史、明文化的巨大财富。明代文化遗存众多,20余处坊表遗迹,20余座名人墓葬遗迹,10余处祭祀先贤的文化胜迹,现存的3处公济奎、公鼐、秦士文手书碑铭及公鼐、秦士文墓志铭成为空前绝后明代文化的佐证。
清朝文化
清顺治入主北京后,因不满于异族统治,蒙阴诸士子治学曾一度消沉。然伴随康、乾盛世的到来,蒙阴治学人开始复兴,科第不断。自康熙至光绪二百余年中,蒙阴中进士者5人,其中武进士1人,中举者18人,选贡生160人。进士中,官至翰林检讨、升侍御1人,四品知府1 人,同知1人,府教授1人,台湾都司1人。举人、贡生中,部分官至知县、同知、知州,大部任教职。因受乾隆文字狱的影响,加之蒙阴进士、侍御李兆鹏的非罪见杀,以及嘉庆后政府黑暗诸因素,蒙阴科举至仕者虽不乏名流,然仕心渐冷,著述甚少。唯一传世至今的一部著作,是顺治年间应州知州秦 的《鸿雪集》,此集以《吟补草》载《秦氏族谱》。此外,清代文化遗存,有王肇化中武举、中武进士时钦赐御匾1块,名流撰书庙宇、名宦碑铭100余丛,名人墓葬遗迹、名人故里遗迹10余处,清代四合院古典建筑1处,为研究清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编辑:李强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