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会展赛事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招商引资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风情 
蒙阴崮乡:悠悠煎饼情 吃个肚儿圆
 

李娜

    崮文化网 蒙阴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县城,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引来游人如织。前不久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更是让蒙阴这个小县城因当地特色美食蒙阴煎饼而“火”了起来。

  我是吃着煎饼长大的。过去,沂蒙山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把煎饼当主食,所以有“户户支鏊子,家家摊煎饼”的说法。

  我的母亲从十一二岁起便帮着姥姥摊煎饼,练就了娴熟的技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很勤劳,她总会在凌晨开始摊煎饼,一直摊到天亮,吃两口刚做好的煎饼,便又到地里干农活去了。

  到了摊煎饼的日子,母亲会选择一个晴天,准备好摊煎饼用的粮食,洗净晒干,将它们磨成糊子。那时候,我们村还没有用来磨糊子的机械,只好到邻村用石磨磨好粮食,带回来备用。

  第二天,天还没亮,母亲就支好生铁鏊子,开始摊煎饼了。她左手拿着碗口大的勺子,舀上糊子,围着鏊子边缘倒上一圈。接着,用劈子(竹子制作的长板)把糊子摊开。由扇形到半圆再到整圆,不一会儿,跟鏊子表面一般大小的煎饼就摊好了。母亲说,摊煎饼速度要快,还得掌握好火候,摊得慢了,糊子会凝固成面疙瘩,鏊子烧得太热,煎饼会烙糊发苦。

  母亲动作熟练,摊一张煎饼只需十几秒钟。待香味扑鼻而来,她用铁制的方铲翘起煎饼的边缘,轻松地将煎饼从鏊子上揭下来。母亲一个人边烧火边摊煎饼,等太阳升起的时候,两桶糊子就变成了一摞香喷喷的煎饼。

  小时候,我担心母亲独自摊煎饼会害怕,经常坐在鏊子前,陪她说话到天亮。当然,我也是有“私心”的,母亲每摊好一个煎饼,我都会偷偷撕下边上的一块,趁热嚼在嘴里。每当这时,母亲就会拿着劈子轻敲我的脑门,笑着叫我“小馋猫”。

  由于天天吃煎饼,母亲怕我吃腻了,就卷入一些白砂糖当“菜”。那时我人小手也小,稍微多卷一点糖就握不过来了,可这仍然挡不住我吃煎饼的热情。

  开始时,家里用地瓜干磨成的糊子做煎饼,颜色偏暗红,微厚,有些难嚼,韧性中带着甜味。后来,家里不种地瓜了,开始用玉米糊子做煎饼,玉米煎饼金灿灿、香喷喷的,不用卷糖也能吃上一大张。

  如今,摊煎饼实现了机械化,煎饼机的出现省去了烧柴火的辛苦,也更加方便、环保。制作工艺变了,可蒙阴人对煎饼的感情却没变。现在的蒙阴人喜欢把玉米、小米、小麦、高粱等几种原料掺在一起做成杂粮煎饼,摊出的煎饼薄如纸,色泽微黄,营养丰富,再卷上蒙山的野菜、大葱或是辣椒芝麻酱,不吃个肚儿圆是收不住口的。

  很久很久以前,状元吃着“煎饼老奶奶”的煎饼考中状元;战争年代,解放军战士吃着“沂蒙六姐妹”的煎饼战胜敌人;三四十年前,家庭妇女一度以摊好煎饼为“目标”,争当“煎饼能手”。而现在,煎饼则成为家乡的代名词,无论外出工作,还是走亲访友,蒙阴人都喜欢带上几包煎饼。

  时代在变化,蒙阴人却仍不停地在平底鏊子上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圈”。传统手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从乡村,到城市……

 

 

相关阅读:
⊕舌尖上的中国2催火蒙阴“山东煎饼”(图) ⊕蒙阴“山东煎饼”亮相《舌尖上的中国2》
⊕小煎饼摊出大市场 ⊕煎饼的传说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