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一件件加工产品从沂蒙崮乡源源不断走出家门,打入市场,赚回的是一沓沓的钞票。蒙阴县常路镇农家女们数着手中的钞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小小的来料加工,给全镇100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带来了“金饭碗”。目前,全镇已有毛绒玩具加工、塑料制品编织等10余个品种,发展来料加工点20多个,覆盖全镇所有村居,人均每月增收800余元。加工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到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玩”中挣钱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该镇西三庄村来料加工点,只见10多名上了年纪的老大娘围坐在树荫下,有说有笑的为玩具小熊充绒。一个叫杨怀荣的老人边干边说:“俺年纪大了,在家里闲着没事,到一块拉拉呱,就和玩似的,干点手工活,一天还能挣30来块钱,真够俺和老头子用的”。如今在该镇从事玩具加工的妇女达300多人,有老人,有中年妇女,还有刚过门的小媳妇,每天她们能挣五六十元,多的挣到100多元。加工的产品有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节日玩具,产品出口欧洲、北美的等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到了100多万元。
在该镇欧尚玩具工艺品有限公司样品展示区,笔者看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应有尽有。公司经理邱慧敏告诉笔者,欧尚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已在网上销售,网店开业仅2个月的时间,实现销售收入10万元,针对网上市场,该公司还研发设计了皂香毛绒玩具花盒,推出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吸引大批量的订单,玩具销售也进入出口旺季。
炕头“编”财
增收之路从“炕头”编起。在该镇大张台村,被大伙称为“巧媳妇”的祖丕凤,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不仅为自己编织出了一条致富路,而且带动全村及邻村的100多名家庭妇女在自家“炕头”上,靠编织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在祖丕凤的家中,20多名妇女正跟祖丕凤学习仿藤塑编垫技艺,祖丕凤耐心细致的为她们讲解和现场演示塑编制品的编制方法,只见她们手上的塑条在手指间上下穿梭,灵活地钻来钻去,看得人眼花缭乱,转眼间,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塑编制品,在姐妹们的手下逐渐成形,呈现在人们眼前,姐妹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13年,祖丕凤与新泰市金元宝工艺塑编有限公司加工,签订了长期“订单”,组织村里的姐妹们搞起塑编加工,每天她穿梭于加工厂与农户家中,将原材料分配给各农户,再将加工好的成品送到加工厂,形成一条龙式的服务和名副其实的“炕头经济”。现在姐妹们用巧手编制出了仿藤塑编垫、塑编篮、塑编筐等精美的手工艺品,月收入都在七八百元,这些搞塑编加工的妇女,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有二三十岁的小媳妇,实现了不出家门,坐在炕头就能挣钱的愿望。
包里“淘金”
“俺一天能加工10个手提笔记本电脑包,收入七八十元,做一个赚一份的钱,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这份工作是从包里‘淘金’,享好”,正在为笔记本电脑包安装背带的堂阜社区妇女李万兰高兴地对笔者说。像李万兰一样,在刘洪雨缝纫制品加工厂上班的妇女有30多人。她们每天送完孩子上学后,就来到缝纫制品加工厂上班,等孩子放学再接回家,实现了接送孩子上学、挣钱两不误。
在刘洪雨缝纫制品加工厂,笔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10多台电动缝纫机“哒哒哒……”地飞速运转着,30余名妇女在机器前为青岛的客商赶做着订单,裁剪、缝纫、组装,道道工序,娴熟有序。经理刘洪雨告诉笔者,他们主要是为青岛利可达箱包有限公司加工产品,加工的产品主要有手提笔记本电脑包、香包、女士包等10多个品种,采用计件工资的模式,组织赋闲在家的妇女从事箱包加工,加工的这些产品都远销到韩国、日本等国家,现在手艺娴熟的妇女每天能挣七八十元,使妇女们坐在家门口就可“上班”挣工资。(张纪增)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