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在沂蒙山区有位草根戏曲艺人,戏迷为了看他的戏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他靠德艺双馨的品格,吃苦创新的精神,从一名草根戏曲艺人成为颇有名气的豫剧团团长。他让戏曲艺术之花在沂蒙崮乡大地上灿烂绽放。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蒙阴县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沂蒙百花剧团的团长孙庆华。
孙庆华出生于1958年7月,蒙阴街道西关居委人,出身梨园世家的他1978年高中毕业后便跟随父亲到处参加演出,以演丑角为主。1981年到县豫剧团干临时工, 1986年,文化体制改革撤消豫剧团后,他到枣庄市峄城区区剧团干临时工,1988年新泰市招聘豫剧演员,他又报名应试来到新泰市青年豫剧团,1993年原蒙阴剧团尹纪德成立剧团,孙庆华被邀请加入,一干就是3年。在这期间许多朋友劝他,现在都看电视,没有几个人去看戏,还不如去经商挣大钱。但是,孙庆华始终没有放弃对戏曲艺术的追求。他说:“戏曲就是我的全部,戏曲不能在我这代人销声匿迹,我要把它发扬光大。”
为更好地为家乡父老乡亲演戏,孙庆华和家人商议成立属于自己的豫剧团,于1995年夏天在山东省文化厅注册了蒙阴县百花豫剧团,地点就设在自己家里。(后来经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亲笔题名为沂蒙百花剧团)。当时剧团前台和后台演职人员共12人,都是本家的亲戚,其中年龄最大的有孙庆华的父亲孙玉志60多岁,最小的是他儿子孙西明只有11岁。成立剧团后第一场戏是在黄沟社区开场,当时表演了《孝贤村》、《白玉楼》、《借表嫂》等曲目。现场群众达500多人,掌声喝彩声不断,反映非常强烈。首场演出获得成功,更加坚定了他办豫剧团的信心。随后,各地邀请演出的单位不断,一时间成为全县最火的的剧团,最受群众欢迎的剧团。但是,好景没有持续几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商业演出场次减少,剧团也出现危机,运转困难。危难关头,孙庆华说:“砸锅卖铁也要把剧团办下去,一定让崮乡群众看上戏,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
1998年,正赶上县里建九州商城,他的宅子就在拆迁范围内,他把6000元的拆迁费,全部投入到剧团里,作为剧团经费。为解决场地,他租赁了高都镇红沟砖厂10间破房子,在这里他和其他演员一起吃大锅饭,一起排练戏曲,一起为群众演出,勉强维持了剧团运转。不怕吃苦,善于思考的孙庆华每当演出结束或者中场休息时,他就主动到台下和群众聊天,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他认为群众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戏曲的要求也提高了,他顿时茅塞顿开。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