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曲径通幽的石板路,绿茵匝地的林荫小道,生态古朴的石墙老屋,处处充满着无限的魅力与生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项目为岱崮镇民生事业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一座绿色的生态城镇正在沂蒙大地崭新崛起。
岱崮镇地处临沂、莱芜、淄博三市交界处,总面积180.7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5.3万口人。全镇林木覆盖面积达70%,以蜜桃为主的经济林面积达10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果品强镇、生态名镇,先后被授予“中华蜜桃第一镇”、 “沂蒙蜜桃之乡”、“临沂市生态文明示范镇”、“中国最美小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岱崮镇党委政府借助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浩瀚东风,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在各级领导的帮扶支持下,岱崮镇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实施了第二批总投资1845.09万元、涉及10个行政村的连片治理项目,激发了群众建设洁净秀美家园的热情,这里的高山、平坝、沟壑、谷川,处处掀起了修路、建桥、筑堤、砌沟的热潮,村民们自发撤掉有碍村容寨貌的建筑物,家家户户改厕改厨,修沼气池,建文化广场,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的实施中,掀起了国家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新农村建设热潮。项目新建硬化道路20公里,清理河道1000米;修复、修建河坝26处;修建群众公共文体活动场所12处;栽植绿化苗木21万余株。项目的实施,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全面带动了村级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精心规划,绘“美丽乡村”蓝图。
旧貌换新颜,新颜如旧貌,走进尹家洼村,村口的小广场古朴别致,让人驻足流连,脚下的石板路蜿蜒在整洁的村巷,让人回味暇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岱崮镇按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严格遵循“拙朴厚重、自然生态”的乡村景区化建设理念,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因村制宜,突出重点,结合村庄自然、地形、建筑风貌、产业特点,充分融入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元素,对每个村庄、每个项目进行逐一论证,把村庄当作一个景点来建设,把街道、河流、农户当作一个盆景来打造,精心设计载体,彰显村庄特色,体现村庄个性魅力。通过抓点、建线、带面,把“一个个盆景”打造成“一片片风景”,着力构建一村一景,移步换景的良好效果。
以人为本,建“生态宜居”家园。
遵循“乡村景区化”的思路,把“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项目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道路、水利建设及村庄环境改善等群众反响最强烈、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因势就型,因型造景,将山、水、石、林、房融为一体,投资848万元,硬化改造道路20公里,铺设石板路7717平方米,并按照美观实用的原则,利用当地石材、苗木,沿途修建景观花池3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63盏,形成了景石、鲜花、绿树层次分明的生态走廊、道路景观;按照按照“底清、面洁、岸净”的标准,投资315万元,综合整治河道1000米,修建拦河坝、顺河坝22处,并进一步加大沿河绿化量,全力营造了“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田园景象。投资364万元,以打造生态花园村庄为目标,通过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措施,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7万株,文化上墙3660平方米,修建文体活动广场12处,安装娱乐健身设施10套。同时为切实巩固连片治理成果,岱崮镇进一步完善了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购买垃圾专运车辆3量,配备垃圾方箱10处,每户发放1个生活垃圾收集桶,全面夯实人员、设施保障,实行物业化保洁,做到每天定时清扫,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着重打造了功能配套齐、环境形象美、生活品味高的宜居和谐示范区。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