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吃上水啦!吃上水啦!可好了!可好了!”7月31日,记者在岱崮地貌卢崮山下岱崮镇台头村采访时,恰巧赶上村民马在海正在给88岁老母亲的“水窖子”里灌水,老人兴奋地告诉记者:“村里把水抽到了家门口,俺再也不愁没水吃啦!” 马在海向记者介绍,以前喝的水是从老远的悬崖根引来的控山水,雨季下大雨的时候才有控山水,水引到“水窖子”里存起来,吃将近一年的时间,极不方便,也很不卫生。现在好了,这水是从机井里抽来的地下水,又干净、又卫生、又方便,什么时候灌水都行,再也不用靠天吃水啦! 老人所在的东梁庄是台头村的一个小自然村,有13户人家50多口人,坐落在卢崮山下。因为地势高,又缺乏地下水,多年来,东梁庄一直存在着吃水难的问题,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修建了蓄水池,村民们称为“水窖子”,小的20多立方米,大的40多立方米,很多村民一户就建了两个“水窖子”,一个用来吃水,一个用来浇地。每年雨季雨水充沛的时候,从几百米远处的悬崖下,用水管把控山水引下来,储存在“水窖子”里,用作一年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基本是靠天吃水。雨水充沛时,“水窖子”里的水够吃够用,一旦赶上干旱年份,东梁庄村民吃水就成了大问题。 今年因为大旱,村民“水窖子”里的水早就用完了,不少村民不得不开着摩托三轮车到1公里远的机井拉水吃,然而,东梁庄年轻的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村民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庄里还有残疾人和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的吃水问题难以解决。 “那段时间,家里断水了,没水洗菜、没水做饭,俺只好炒鸡蛋吃.......”65岁的马学珂因为身体残疾,没法到外面拉水吃,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他家的二亩多核桃也旱的叶子黄黄的不成样子,树上的核桃还没有正常核桃的三分之一大。“俺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要不是马书记给俺送来了水,俺都不知道咋熬过来。”马学珂无奈地说。 村民喝不上水、地里的庄稼果树浇不上水,乡亲们火急火燎,村支书马在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让乡亲们吃上水要紧!4月4日,马在圣从村民家里借来管子和机器,加上他自家的管子和机器,用两部水泵两级倒,终于把800多米处机井里的水抽到了东梁庄,用水的村民只需交点汽油钱。马在圣白天给村民浇地、浇果树,晚上给村民灌“水窖子”,就睡在山坡的大石头上,看着机器。这样一干就是三天三夜,给村民送来了救命水。 然而,仅仅送水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东梁庄的吃水问题。马在圣和村两委一班人认真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支持,最终争取到了抗旱救急工程,为东梁庄提供800米管道,但管道的铺设工作得由村民出工。当时正值农忙季节、酷暑天气,再加上东梁庄缺少年富力强的劳力,马在圣犯愁了。 当村民知道这个情况后,不少自然村的村民自发前来支援,义务出工出力,东梁庄的老老少少更是都来到了工地上,能出多少力就出多少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期七天的工程,四天就完工了。工程竣工时,看到清澈的地下水哗哗的抽到了东梁庄,不少村民的眼睛湿润了,多年的吃水难终于解决了!“真是多亏了这个工程,解决了吃水问题,将来生活才更有盼头。”马学珂说起来依然感慨万千。 解决东梁庄吃水问题,只是台头村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台头村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从村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小事入手,先后硬化村内道路3公里,维修机井两眼,铺设管道1500米,有效解决了大多数村民的吃水和出行问题。 “村里还有部分村民吃不上水,几个自然村没通上水泥路,出行困难。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行动上,努力为崮乡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满意。”村支书马在圣如是说。 来源:蒙阴县新闻中心 原标题:岱崮镇台头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里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