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崮文化网 仓粮崮在沂源县天湖正南,三面环水,主峰海拔560米,面积1.5平方公里。因崮之阳有南麻镇仓粮峪村而得名。崮呈南北走向,由石灰岩、页岩构成,已绿化。
2013年11月26日上午,我与刘相志、杜红军两位先生驱车从县城出发沿沂蒙公路南行,到达天湖东南方向的高堂峪村。就仓粮崮的具体位置和登崮道路问题,在村中我们一连打听了年龄不同层次的三位村民,好客的三位村民说法一致。于是,我们在该村北停车,沿着沟间的小路开始上行。开始的路很好走,可到了高堂峪村北的一个小山头之阴后,小路没了。停下观察,原来这条小路是通往一农家果园的。我们只好从山之阴的树林和杂草间找寻好走的地方慢慢地爬上山顶。山顶上有很好走的路,是高堂峪通往仓粮峪村的一条山间近道。在小道旁边的两村界山处有一小庙,名曰“五聖堂”。此庙座北朝南,全部石料建筑,小巧玲珑,面积在五个平方左右。
据过路的当地亓姓村民告诉我们,里面供奉着财神、火神、关帝、瘟神及白衣大士等五位神灵。当地的善男信女们一年四季到里面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发财。察功德碑和重修碑记载,最初建于民国十六年,由仓粮峪村村民唐淑武、齐广远主办兴建,后周边村民自筹资金历次重修始呈现状。
过路的村民还告诉我们,由于交通不便,仓粮峪村基本上搬迁到下庄子去住了,隔许村很近的,那里有通车的公路,也有跨越天湖的船,生产和生活都很方便。在原址居住的只有几户人家了,但大片的耕地还继续耕种着,还有提升的天湖水浇灌着,这里是我们村的粮仓,吃不了,用不完。一些山岭薄地上种植了杨树丰产林和香椿等,卖了就有钱花。
我们辞别了过路的村民,沿庙以北的山梁连续爬上两座山头后,北面的仓粮崮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
崮顶平坦,崮沿有围子,有的地方设双层。围子墙宽达两米,周长我们没有测算。崮的南北坡缓处有围墙门两座,称南门、北门,已经坍塌。里面的房子已是乱石一堆。崮的东西两面是悬崖,崖的上下全部是柏树,深不见底。与其他有围子的崮相比,现在的仓粮崮顶全部是高高的荆棘,高约2米以上,间或一两株矮矮的刺槐,密密麻麻,野生中药材多。我想测算一下崮顶面积,但被荆棘的钩、槐树的刺给擒住了。这些钩和刺纵横交错,深深地扎进了我的棉袄里,使你动弹不得。草丛中有被惊的野兔从我面前闪过,天空中的山鹰在我头顶低空盘旋,还有那不怕寒冷的刀螂慢慢爬上我的额头。于是,疾呼两位先生前来求救,但远距,他们是听不见的。这真是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只得束手就擒。幸好有一成语启发了我,叫做金蝉脱壳。于是,我打开棉袄的拉链,除去两袖,蹲下,钻出,走之,这才脱离险境。
山棘是鼠李科的一种落叶灌木,它的枝条多荆,民间常用它作围篱。最早囚拘奴隶也以棘丛围绕。以后“丛荆”也成了囚拘之所的代名词。棘在野外常与荆混生,因此就产生“荆棘”一词。荆棘丛生最易阻塞道路,又借喻作艰险处境或者纷乱局面,成语“披荆斩棘”和“荆天棘地”由此引申而来。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