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翥,字耀斗,祖籍蒙阴上东门,元朝末年祖上十二世迁居东菀局埠(今沂南),称之为东菀公氏,至民国十三年又统一回归至东蒙公氏。
公翥幼年勤奋好武,成人后生性豪放,武艺高强。清朝康熙年间三十二岁时有一外来年长侠客登门说:“闻之翥公武艺超群,行侠仗义,余想与公切磋武术,教练武功何如?”公翥以礼相待,拜其为师。从此二人行同父子,练武于严寒酷暑,习文于夜下孤灯。并讲授于公《战国策》《诸子兵法》提高公翥军事才能,为师不报姓名地址,精心苦教三年,忽一日提出辞师还乡。公翥跪拜求留,侠士不肯说:“我一身武艺兵法都传授于你,再留无益。”二人洒泪饮酒到半夜,翥公送师出门不知去向。
后来沂水一带几遭外来流寇侵犯,百姓惨遭烧杀抢掠,震动沂蒙。公翥自家出资购置军械,去青州府申请军旗,随后招募乡勇日夜操练,在村东副楂山建修山寨驻扎,修理炮台,几次战败流寇,使之不敢来犯。后来因此山寨不大,山势不高,不好用兵防守,决定迁至辛兴村北山上修复山寨,扩建营房炮楼。此山峰高耸可登高望远,接近蒙阴黄草关,可相互声援。公翥还设计增建专门由妇女儿童集中居住的地方。兵勇集中驻防方便调度。平时下山出寨,他下令农田耕作必带兵器,如有来犯流寇,兵农齐发。一时周围山寨多有失守,公翥驻扎的辛兴北山数百次战胜流寇保一方平安。时年,北方较稳,南方有乱,青州道台万大人携家属老小护卫人等百余人自南来青州,被困江南驿馆。万大人派快马飞送公翥文书,调其前往救援。公翥接文连夜组织兵马快速赶到江边,寻找雇佣渡船夜间渡人至拂晓,一路护送平安到青州府。万大人调公翥青州任军职,他不出任,推说家有年迈父母需照顾,这里的百姓也离不开他。他推荐副将桑兴赴青州任军职,他仍留在局埠带领兵勇驻扎辛兴北山。
公翥用兵有大将风度,以勇制胜,以智取胜。有一次流寇贼兵千余,自莱芜过新泰以排山之势越过蒙阴直逼辛兴北山寨,里外三层围了个水泄不通。贼寇断绝粮水将山寨人等千余生灵困死不饶。此危难时刻公翥临危不惧,寨内外秩序井然,他下令男女老少、大小人等小便一律入罐积起来,让妇女将旧衣泡湿挂在寨外晾晒,寨内焚烧树枝,烟雾缭绕。寨下贼众看见,误认为山上能洗衣做饭。敌兵认为山寨内有水塘,能洗衣、有粮食、能烧饭,此寨围困不得。此时敌贼营内议论纷纷,兵将散漫懈怠。有一日早云雾四起,连三日不散。公翥仰天大笑说:“此乃天生大雾不散是上苍赐我生灵不死。”随即调兵遣将抬炮带枪潜伏在寨外、山谷,次日拂晓,主寨号炮一响,周围山谷众炮齐鸣声震数十里。贼兵疑是官兵来援,在迷雾中乱炮齐发,造成自相残杀,横尸遍地夺命而逃。而山寨中外无一兵一卒受伤,大获全胜。此战后公翥召集众将,命名辛兴北山最高峰为“瞭军顶”。山寨改名为“水塘崮”。这就是水塘崮的来历,从此“水塘崮”名声大震,匪贼闻声丧胆,十二年不敢来犯,公翥治兵力农,保一方平民生命安全,有吃有穿。晚年他著书《安民监法》万言,原稿被水浸无存,90多岁冠坐逝去,葬白云山北,汶水之阳。
这就是水塘崮的来历和寨主公翥的历史故事。
摘自《名门望族·东蒙公氏》2014年元月
(云蒙供稿 编辑 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