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10月23日,山东省蒙阴县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岱崮地貌的形成演化及开发价值》专家评审会。
评审专家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刘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明德,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鲁东大学副校长、教授王庆。课题组专家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义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房金福,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谭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随继,山东省蒙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开国,县委常委、副县长彭波,县政协副主席李云等出席会议。
朱开国在致辞中说,蒙阴县境内大小山峰520座,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是崮型地貌的核心集中区域。2006年,中科院地理所山区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在沂蒙山考察发现了“崮”这一独特的造型地貌,并深入岱崮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系统研究。2007年8月,“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在蒙阴召开。会上,由北大、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青岛大学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一致同意,把这种独特地貌命名为“岱崮地貌”,并列为继 “丹霞地貌” 、“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朱开国表示,去年以来,蒙阴县提出三至五年创建国家地质公园、五到十年申报世纪自然遗产的总体构想,为此多次邀请国内外地质地貌专家对岱崮地貌进行研究考察,在对岱崮地貌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着力打造当地旅游品牌。目前山东省省级地质公园规划已通过终审,地质公园开发建设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接受验收后揭碑开园,并全面启动国家地质公园创建工作。
朱开国指出,“岱崮地貌”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其构造的典型性、类型的多样性、规模的集群性、分布的集中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崮崮有传说,崮崮有文化,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极具开发价值。《岱崮地貌形成演化及其开发价值》文本,是在岱崮地貌综合开发的关键时期形成的重要学术理论成果,对于下一步宣传指导岱崮地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会议推选崔之久为评审委员会主任。王随继代表《岱崮地貌形成演化及开发价值》课题专家组作陈述报告。
专家组审阅并听取了课题组的详细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本课题选题科学、立论充分、思路明确、方法新颖,从国内外主要方山特征、岱崮地貌区域背景与典型特征、成因与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岱崮地貌的十大典型特征和三大类若干小类的地貌景观分类系统。岱崮地貌是全球砂岩、火山岩、蒸发盐岩等方山之外的另一类典型的碳酸盐岩方山,具有地域集群分布特征,是迄今为止有关岱崮地貌最系统、最全面的研究成果。
岱崮地貌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集群性,课题组提出了“世界方山奇观,中国岱崮地貌”的总体定位,对于挖掘岱崮地貌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与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对于岱崮地貌的区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结合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现有成果和整体发展趋势,认为岱崮地貌应保护与开发并重,并根据岱崮地貌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提出了岱崮地貌保护与开发的原则。
本课题对岱崮地貌的保护与开发目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岱崮地貌要按照自然与文化相结合,历史与现代相结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旅游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推动中国岱崮地貌风景区建设,进而申报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本课题结合岱崮镇、蒙阴县及其周边区域(包括临沂市、枣庄市)岱崮地貌类型、特点、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开发基础,提出了岱崮地貌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和联动发展区的区域划分。这对于岱崮地貌的区域联网、产业整合、整体保护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评审组一致同意本课题通过验收,建议课题研究单位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课题组长张义丰就进一步提升完善《岱崮地貌的形成演化及开发价值》做了表态发言。(张圣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