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国
岱崮地貌每一座崮几乎都是一座文化之崮、一块文化之石,亘古至今演绎、传承、记载着厚重的文化、灿烂的文明。
《尚书·禹贡》载: “淮沂其乂,蒙羽其艺。”“沂”指沂水,“蒙”指蒙山。这一记载说明,蒙山地区、沂沭河流域很久以前就是承载古老文化的区域。位于蒙阴县野店镇东坪村的瞭阳崮,崮顶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有着久远的古人类文明。2009年深秋,当地民众在中寒武纪巨厚石灰岩崮顶修复庙宇,清理地基时,发现了数枚质地坚硬、表面平滑的石器。经有关部门鉴定,此乃远古时期,人类在此周围区域甚或崮顶岩层上生存、劳动时使用过的新石器,其中石斧一件、半月石刀两件。崮顶新石器的发现,说明远古时期,人类就选择岱崮地貌,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栖身于高高的崮上,繁衍生息。这里也许是沂蒙山区最早的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之一,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从沂蒙地区出土的大量亚热带动物化石看, 这一时期这里生活着许多现在长江流域以南才有的獐、鳄鱼、丽蚌等动物, 证明了该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比今天温暖湿润。位于岱崮镇西北的獐子崮,正是因从前有獐子在崮上出没而得名。
位于沂水县泉庄乡的天上王城,同属岱崮地貌。今年4月,考古人员在崮顶中寒武纪巨厚石灰岩崖壁之上发现了春秋时期国君级别的一个墓葬。这座古墓距今已有2600多年,能恢复的部分南北长28米,东西宽13.6米,比以往山东境内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墓穴都大,应是一座国君级别的墓葬。春秋墓选址海拔如此之高的崮顶岩石上国内绝无仅有。该墓规模大、规格高,出土的器物量大精美,铜器胎质厚、器型大气。其中出土的大量成套乐器,对研究乐器乐理及其铸造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经过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表明,该墓葬是山东近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主要体现在:墓葬凿建在高耸的崮之上,是一种全新的埋葬类型:其椁室 与车马坑置于墓室之内也极为罕见,该墓葬的发现,具有凿空补白的意义。对周代古墓考古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墓葬出土的器物量大而精美,且有较长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研和艺术价值,可作为研究春秋丧葬的模板。
南北岱崮保卫战中我八路军以高崮为阵地,凭石据守、凭险据守。93名指战员在连长冯化德率领下,在崮顶岩石上坚守18个昼夜,以亡二伤七的代价,英勇抗击了日寇三个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空军中队相当于我军兵力40倍以上的日伪军的无数次猖狂进攻。取得了毙伤敌300余人、牵制一千余人的重大胜利。这个连队战后被山东军区授予“英勇顽强岱崮连”的光荣称号。创造了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兵力最悬殊而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就陈列着岱崮保卫战时用过的铁锨等工具。像南、北岱崮一样有着丰厚军事历史文化的火红山崮在岱崮地貌景区还有卢崮、大崮、龙须崮、安平崮等等。 以石为家,时来运转。沂蒙崮以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成为战胜敌人的坚固堡垒,同时也是周边农民躲避战乱匪患的天然屏障,那散落在崮顶的一座座、一片片金元以来的山寨遗址是先民在兵荒马乱年代,依托岩石、依托崮顶躲过劫难的见证。每当战乱匪患来临,崮下乡亲纷纷躲上崮顶,凭借顶部平坦、四周陡峭、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就地取石,砌棚为家,共度难关;在黑暗的旧社会,有的穷苦人家,为躲避官府盘剥,亦是举家搬至崮顶,依靠青石板上瘠薄的土地,养家糊口,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大多数石崮,都为护佑一方百姓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躲过劫难的人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文化热土、红色沃土上,依靠党的好政策和辛勤劳动,纷纷走上了致富路,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过上了殷实、富足的小康生活。山区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崮上崮下演绎着旖旎绚丽的现代神话,形成了现代文明与厚重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新画卷。蒙阴县委、县政府领导更是高瞻远瞩,胸中有蓝图,举全民之力、汇全民之智,长远规划,续写崮的传奇,从景观岱崮、农业岱崮、民俗岱崮、休闲岱崮、生态岱崮、军事岱崮、文化岱崮等各个层面对岱崮地貌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岱崮地貌将会实现华丽转身,美丽蜕变,让那一块块崮顶文化之石、文明之石愈发璀璨夺目、魅力四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