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在沂蒙大地,有一些姿态奇特的山。它们山顶平坦开阔,峰巅四周峭壁陡立像斧劈刀削一样。陡峭的四壁下,山坡逐渐变缓过渡到山脚下。这种山,被称之为崮。在蒙阴,有一群人,他们对于崮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崮,他们走到一起,在领略崮顶秀美的同时,通过走访整合,经过网站向外界展示崮文化。
“一登如故” 迷上崮文化
崮,对于丁军国来说,并不陌生。他的家就在蒙阴县野店镇翻金峪村,附近就是南岱崮。小时候的他,眼中的崮只是一个造型类似锥形的山而已,并没有什么不同。
13岁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景点纪念活动,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丁军国第一次登上了南岱崮崮顶。虽然地势险峻,一路磕磕碰碰,但是站在崮顶上,看着四周的崮群,脚下的村庄、田地,一切变得渺小却别有一番味道。
听着老人讲着当年岱崮保卫战的故事,丁军国感受到了这里历史的厚重感。看着崮顶遗留下来的山洞、山门,还有堆砌加固的墙,仿佛都在向世人诉说着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亲眼看到了胜利之地,还是很自豪的。”丁军国说,之前就听爷爷讲过打鬼子的故事,这次能够亲临其境,神圣、悲壮的氛围感染了他。
有了第一次登崮的经历,丁军国就对崮“一登如故”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丁军国开始探索起周边的崮群,并在登崮的过程中发现,每个崮都有它神秘的气息、广阔的内涵都不尽相同。他也开始从单纯的登崮,发展到想尽办法搜集、整合每一座崮的文化历史。
搜集资料注册崮文化研究会
1995年,随着蒙阴对旅游的开发,一些景点取得成功后,旅游文化更是被重视起来。“像泰山文化,作为山有文化,那么崮当然也有文化了。”对于丁军国来说,自己要从文化角度深入来挖掘,并在之后提出了“崮文化”、“崮乡”两个新名词。
对于“崮文化”,一开始丁军国提出时,没有人能够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不明白?”面对着周围人的质疑,丁军国坚信,这个说法是完全成立的。当他将“崮文化”细分为八大类:地质地貌、生态、科普、民俗、旅游、战争、饮食、宗教,并搜集到有关这些的资料时,大家才慢慢理解了他。“很多崮里都有庙宇,像玉皇庙、火神庙等,大多数的崮,都发生过战事。”丁军国表示,这些特征,都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而崮也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尤其是它的山顶平坦,特别适合人类活动。
2006年,丁军国发起并注册了“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这在鲁南苏北一带算得上第一个兼具实地探访、搜集整理崮文化的协会。由于丁军国热爱摄影,他就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与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并多次开办影展,跟当地的文化界人士也熟悉起来,并邀请他们加入到研究会,成为团队中的一员。
踏遍近千座崮,建立资料库
从刚开始的10个人,到现在发展到100余人,丁军国的“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承担起对外文化的交流、对外宣传崮文化,繁荣地方文化的重担。团队成员王相理,是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的副秘书长。当丁军国找到他时,崮对于他来说是陌生的,当他第一次和团队成员登崮时,他才领悟到崮的魅力。
2011年,丁军国发起并自费建立了“中国崮文化网”,截至目前,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90多个国家的访客访问了这个网站。
通过采风、考察,王相理和团员们“看清问明,拍尽写透”,填补了互联网上的空白。“岱崮镇的荷叶崮、野店镇的晨云崮以及坦埠镇的云头崮,这些崮的资料,之前网上是没有的。通过我们探访、搜集资料,才让大家了解了它们。”王相理自豪地说道。
而团员李强,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平时就喜欢写点散文、诗歌。在每次登崮后,李强都会用笔触,将对于崮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一次登阁老崮,我就写了一篇五千余字的散文《到崮上去》,后来还在咱市里组织的征文比赛里获得一等奖。”李强说,现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为建立庞大的资料库努力着。
对于未来,丁军国表示,现在研究会的团员登崮 86个,正在逐渐丰富现在的崮资料库。崮的主要分布,在临沂、枣庄、潍坊、济宁、淄博、莱芜、济南以及泰安,根据搜集的资料,崮有八九百个。“我希望能用30年,将这些崮登完。”对于45岁的丁军国说,这个愿望其实并不遥远。
原载:2015年07月11日——鲁南商报 记者:王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