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
崮文化网 阳春三月,是出游的季节。清明放假,丈夫难得有闲,我提议去最美的地方,去江南看小桥流水或去婺源看金灿灿的油菜花。丈夫笑笑说,放心,会让你看到最美的地方。
车子从家里出发,沿外环路向东北一拐,我猜到丈夫是带我们回他的家乡。
丈夫的家乡位于蒙阴县城东北部的野店镇内,是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就他的话说像个胳肢窝。老家附近有一座山,山顶的一块巨石像老人的头颅,得名石佬山。与野店镇内有名的晨云崮和瞭阳崮比,是一座不起眼的山。山下零散着一小片小片的人家。东南方有二十多户人家,住房因势建在山岭上,低矮处有一条自东向西的小河,出门就是果园田地。这些人家不像住户,倒像是林间山野的点缀。我的婆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在进村的路上,遇到的人,无论识与不识,见面都是熟稔的一句招呼:回来了!这里无论谁家的客人,都是全村的客人,民风可爱淳朴。记得丈夫讲过,那些经常来收购兔毛的,进家收购兔毛都享受喝大叶茶的待遇,要知道大叶茶是他们的最爱,若他们收购兔毛的现钱不够还可以先赊着。与当今有些漠然相比,着实让我感慨一番。
进家门时,公公婆婆正坐在树下的小桌前喝茶,做着劳作之后的闲适。公公七十多岁了,身板硬朗,依然在乡间劳作不止;婆婆白发苍苍,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割草喂羊喂兔,也闲不住。我们的到来,两位老人惊喜不已,女儿扑进爷爷的怀抱,婆婆愉快的和我们寒暄,问些我们生活中的琐事。此刻的阳光正撒满了小院,小桌四周,落下一圈圈的光晕。
我们每次回老家,无论多么繁忙,公公婆婆却从不让我们插手农活,一句你们干不惯就是最大的理由。他们却放下手头的劳作,给我们张罗着吃的。丈夫看似顺着他们,照单全收,却总能找理由帮老人干些挑满水缸、打扫院落等力所能及的活。丈夫每次回老家,总给我一种倦鸟归巢之感,伴在公公婆婆身边,有一搭无一搭的聊。丈夫是考学出去的,在两位老人眼里,曾是他们赋予厚望的期待吧。如今的丈夫,儿女双全,事业小有成就,俨然成了他们的骄傲。
我不忍打扰他们,和女儿提着篮子走向田野。田野上,有农人劳作的身影。他们或深翻土地,或灌溉喷洒。我们走在松软的土地上,闻着泥土散发出来的温暖气息,抬眼看树叶上亮闪闪的阳光、天空中聚在一起的白云,尽情享受着山野的树、花、天空。这里的山野热闹而绚烂,到处都弥漫着春的朝气。
立春一到,和煦的春风替代了严寒的北风。石佬山上下,寒冰渐融,草木萌动,有了绿色。据说南北朝时,皇帝在立春前一天,率文武百官出东门,到东郊迎春。汉朝,立春时做土牛象征一年耕种的开始。乡农们虽没有特别的立春仪式,但懂得勤劳为本,早早地为春耕做好准备。他们边春耕边祈求此时的雨水充盈。绵绵的春雨,它遍蕴万物,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的喜悦,它的丰盈也喻示着他们的丰收。“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首诗便是最好的描写。
阳光下,婀娜的柳条随风而舞,河水欢唱,白天的时光一天增长一天,阳气日盛一日。燕子归来,鸟鸣春涧,春雷初动,冬眠的虫儿惊醒,纷纷从洞穴泥土罅隙中钻出,迎接春阳的和煦,接受雨水的洗礼。 虫儿欣欣然醒来,乡农们就忙碌起来。有一首民谣说:春雷动,春雷响,春雷下来农人忙,早上春雷忙播种,中午春雷忙插秧……一年之计在于春,乡农们知道抓住这大好时光。
水暖鸭先知,春来花相随。春天来了,这里的山野怎么又少得了花开?看鲜黄的迎春花,粉艳的杏花,雪白的梨花,顺气应时,绚烂缤纷。有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杏花出墙来。而开在暮春三月的桃花,像一片蒸蔚的红霞,这种太平盛世温柔旖旎的花,自成千红,排斥万紫,落下几瓣于你的掌心,悄悄呼唤着你,不胜娇柔之轻。
女儿天生就爱美,非让给她编个花环不可。我扯几根翠绿的柳条盘成一个圆圈,四周插上红色的桃花,红花绿叶衬,灼灼自生辉。女儿喜欢的不得了,戴在头上,那叫一个美!桃花的尽头是一片青青的麦苗,女儿欢腾着奔上去,嬉笑着连打几个滚。天如此蓝,风如此清,山顶盘旋的大鸟,清凉的鸣声回荡在山峦与苍穹之间……生活在春天里的一切,蓬蓬勃勃,不负春光,怒放生命 。
山村的夜恬适静谧,丈夫关掉灯,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拉开窗帘,让月光照进来。他爬上床,探身亲亲女儿的额头,不一会就进入甜甜的梦乡。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乡,因为这里有他的爱、他的亲人乡邻,融入了亲情的地方,无论它是僻壤还是富饶之地,在他的心里,都是最美之处。
那刻温暖与感动葱茏了我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