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赵永新)旨在推动我国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制高点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12月24日在北京成立。
24日上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理事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推选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审议通过研究院章程,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当选研究院院长。
当天下午,北京市加快建设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工作座谈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召开。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阴和俊等出席会议。座谈会上,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签署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六方本着“战略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从建立存量资源整合与新增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双聘机制、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共同争取国家重大任务落地研究院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研究院建设。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薛其坤院士介绍了研究院未来工作展望。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研究院共建单位围绕研究院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具有百年历史的量子科学,是科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中,量子信息科学已经成为未来信息技术和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变革的核心推动力,将对整个信息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上进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悉,北京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学科布局、最强的研究队伍、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技术资源。为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助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超前谋划、统筹部署、整合资源,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建立国家实验室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共同建设研究院。
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等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抢占全球量子信息技术制高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院将坚持“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国际引领”的建设理念,瞄准世界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学前沿和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战略急需,整合北京现有量子物态科学、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材料与器件、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骨干力量,大力引进全球顶级人才,形成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为核心的结构稳定、学科全面的研究梯队,同时组建一支由世界级水平工程师组成的技术保障团队;在理论、材料、器件、通信与计算及精密测量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世界级成果,并推动量子技术走向实用化、规模化、产业化,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紧密与产业界结合加速成果转化,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等环节的有机衔接。
创新运行机制,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接轨
据了解,在组织架构上,研究院是由北京市政府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人员编制。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研究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设立评估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研究院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党组织。
在运行机制上,研究院积极在人才双聘、存量资源整合、知识产权共享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保障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打破原有的科研单位人员编制化、工资额定化的模式,实行与国际科研机构接轨的人员聘用制、薪酬灵活化等模式,引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全职、双聘方式参与研究院工作,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同时,建立存量与新增资源的协同创新、利益共享机制,尝试现有资源虚拟化共享,整合现有资源并提升使用效率。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知识产权形成的收益向一线科研人员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设立量子信息研究与成果转化基金,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展望未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开启发展新征程
研究院将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科技创新2030-“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重大项目等任务,产出一批世界级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争取早日纳入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同时,探索形成有利于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研究院诞生,并推动研究院科研成果在“三城一区”转化落地。
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皮明勇、北京大学副校长龚旗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房建成等专家认为,研究院的建设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运行机制完善,在各共建单位的努力下,研究院必将能早日实现重大研究成果的突破,实现建成世界一流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