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宗教信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行业之窗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归——为一张照片题字
 

◇冯云香

    崮文化网 “这是凝固的音乐;这是无言的诗歌。”当我看到眼前的这幅标题为《归》的摄影作品,我的心灵被震撼了,我的情绪被感动了,我下了这样的评语。

    是的,这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幅深邃的图画,没有经过构思,亦没有经过打稿,更没有经过精心地设计、策划和彩排。它就这样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发生在一处静谧而安详的崮乡的山野,并且被摄影者的镜头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美丽的画面。

    “夕阳西下,崮乡老人背山柴回家,一群家雀闻之沿路翩然低飞,迎接主人归来!”这是照片简短的文字说明。

    不由地将眼睛聚焦于这幅画面:近处,一角石头小屋的脊背朝向你,不见其门面,平和而自然。这是用纯天然的崮乡的石块砌成,没有修饰,也不用装潢。大小厚薄不一的长的方的石块垒成了既平整又粗糙的原生态的石墙,石墙睁着大大小小的眼睛,对望着崮乡的旷野。灰黑而且有些塌陷帽子,那是经年的野草屋顶夯实风化的效果。远处,是崮乡连绵厚实的山体,与夕阳下的远天相连,近处的光秃秃的树枝与远山上的枯草遥相呼应,自成野趣。这是静态的崮乡的山景与人间烟火气的衔接。

    远山和石屋之间,一佝偻老者的身影,背着山柴,也背着明晃晃和红彤彤的夕阳走来,因为背着柴薪、背着夕阳,也因为其正在缓步上坡,所以你能看到老者戴着毡帽的后脑勺,却看不见他瞅着脚下的一张沧桑的脸。你看不出来他是胖是瘦,却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粗布棉衣和笨重棉鞋所勾勒出来的身影轮廓。他背上背着一捆整齐的山柴,双手握着两根比他身体还长很多的山柴作为拐杖,一步步向着石头小屋走来,也向着镜头走来。你其实可以感觉到老者步伐的蹒跚,同时也能感觉到其脚步的轻捷,你可以任意设想他这一生已经背负了多少捆这样的山柴,自然也可以猜测他曾用双脚丈量过多少这崮乡的山野、土地和山水?

    老者就是这样地一路走来,一直在崮乡的山野摸爬滚打,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长成了身强力壮的青年;然后他一定也有自己风华正茂的年纪,也一定遇见了一位心仪的崮乡的姑娘;于是,他们就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换手绢、定亲;然后再找一个三六九的龙凤呈祥的好日子结婚;最后,依然是在崮乡的山野美景间,在崮乡石块所垒小石屋中生儿育女的吗?再后来,也许他的儿女们都成为金龙银凤飞进了大城小市,可是他却一直坚守在崮乡的山野,吃粗粮,烧山柴,自给自足过活的吗?时常担心,这样的画面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了,心里便会隐隐不快。试想再过去几十年,还有几人能够安于乡野的宁静与质朴,安于饮山泉食野果的生活呢?甚或与此画面所展现的一样,愿意与山鸟和家雀为邻为伍呢?

    这照片中还有一个特别能打动心灵的元素,那就是低飞盘旋的家雀。且不说它们惊闻老者归来的脚步,翩然飞翔腾空的漂亮姿态;且不说那还在地上贪食不走,窃窃私语的鸟儿的传情方式。如此温馨的画面,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庆幸摄影者捕获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瞬间。让我们已然明了在这个烟火气十足的方寸天地间,人与鸟是一种怎样和谐相处与相融的状态。我们猜不透是鸟儿眷恋着老者的豢养,还是老者眷恋着与鸟儿的和谐相伴?那乱石与枯叶并存的天井间,到底会有什么样连接老者和鸟儿的食物链条?

    如此田园与野趣的画面,仿佛就是我们心灵深处的回归,仿佛就是最原始的返璞归真。特别是小鸟儿张开的翅膀,难道不就是一曲动感十足的音乐;而看不见的老者的脸,难道不就是一首最深情的长篇叙事诗?

    摄影:丁军国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