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号,这个节日的产生就是因为“三月晦”。徐霞客的首篇日记“登天台山”正是那天记下的:“睽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号,农历三月三十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倶有喜态。”要是没有徐霞客的开篇日记,中国的旅游日还不知定在哪年哪月哪天呢?”而且这开篇的24个字,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旅游的瑰宝。
当今人们爱春,古人对春天更有情趣。看唐代贾岛的一首“三月晦日送春”:
“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从最后一句看到,孤独的贾岛对春日倾心地挽留。
宋代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我也喜欢:
“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忍。”
秦观更知事明理,他借“三月晦”写出了大千世界的自然规律和万事万物的新陈代谢。
唐代崔橹的诗“三月晦日送客”我更喜欢,因为他写出了我这一代人内心的感受,但我却写不出他那样的好诗:
“野酌乱无巡,送客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 莫作未归人。”
听一些朋友说,他们每年老同学老朋友聚会,总有人没有能再回来,多么伤感的事实!在这里,崔橹却能匠心独运,把依依惜别之情,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能约上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
诗歌能写进这种滋入人心的境界,自然有人喜爱,就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失。
太阳已从西边的钟罗山后落下去了,我移步到了崮顶的边缘,仅仅是一个巡视,刚才在古诗古文中的那种美感胜意,一下子跌落到崖下去了。早知如此,倒不如闭上眼睛,从崮顶收步,原路返回,免得装一肚子窝囊与不快。
原来,崮前是一处已作废的石矿场,崮身被挖掉了一半,如同遭受了一次残酷的肢解,致命的伤痕,我看一千年一万年也难以恢复。失去易,可能是在顷刻之间;而修复却需千年万年的岁月,或许失去的就是失去了,永远不可能复原了。
我从侧面来到崮前的那块平地,原来应是堆石块、石方、石条的地方,如今成了空荡荡寸草不生的野场。回头看那被开肠破肚的崮体,正如一个人被挖开了胸膛,丑陋不堪,刺目难耐。远处看到的那一片片赭红,正是被劈开的巨石流出的崮身的‘血液’。见此惨景,我突然这样想,那位大自然的凶手,倒不如将这座小山和崮体彻底铲绝挖尽,免得让后人看了难受。眼不见,心不烦。费县从来就没有这样一座钟罗崮,那也就算了。
前几年网上传过这样一句话,说“李存修看见杀树劈山如同看见杀人!”不论这话是不是我的原话,起码是我的意思。对待一棵树我都有如此感情,那对待一座崮呢?大自然孕育出青青绿绿一座山比之平地上长出一棵树,应该是更难更难,可以设想我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呢?
尽管钟罗崮是一座小崮,大的、小的皆为崮,也是经过六、七亿年的发育熬炼才来到今天的啊! 作者为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中国崮文化网顾问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