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下的红色影视基地
墁顶上不再如山下那样闷热,迎面吹来山野间的丝丝凉风。季节尚早,虽然看上去青嫩的核桃已开始收摘,但都都噜噜的山楂未红,金黄的柿子只如青皮的山鸡蛋,梨子也是青幽幽的实圪垯,还不到伸手摘来即食的时候。
至墁上的第一个顶,无树木,脚下是厚厚青草。回望群山护拥的影视基地,近几年,己有六十多部电视剧在那里诞生,我所喜欢的《沂蒙》,就是在那些石头房子里拍成,我从中认出了电视剧中多处院落。马牧池,已是对我甚有魅力的字眼,如今我见到了马牧池的全貌,也是一种满足。若在山下,这样的感觉是很难找到的。
从第一个顶上退下来,开始上第二个顶。在这个顶的前坡,有片一亩地大小的平台,上有五、六株果树,上面枝桠交织,自然搭建成了一个凉棚,旁边有间平房,住着一对七十多岁的夫妇与一个八岁的孙女。他们是被“动员”下山住楼后,又回到山上自己盖了间小房,看理那几亩果树。
因果子未熟,只能给我们倒了一碗碗开水。
有人问在这深远的大山里,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夜里会不会害怕。
女主人话多:我们墁上有72泉,到处是泉水,我们房子旁边就有股泉。现在还怕什么?土匪强盗没有了,大的野兽没有了,小的动物也不见了,连会飞能跳的小虫虫也绝后了,这些都是撒农药撒的……我听后,觉得老太太说话直率,表达彻底,没有扭扭捏捏,羞羞答答,年轻时让她干环保,说不定是块好材料。
墁前坡有百多亩好地,地里主要种的是玉米、谷子、花生和少许棉花等。奇怪的是,有些已搬走的人家,却把家里的箱子、柜子、被褥、电视机等留在了原来的屋基处,有的盖了层塑料布,有的就敞在露天,雨淋日晒,我觉得不忍再看下去。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这第二个顶,我们未走最高的顶脊,而是腰部的田边,两边是农作物,中间有小径。让我们真正实现了“走在田间的小路上”了。
过了第二顶,我们左拐上了第三个顶,也就是中间的一个顶,路窄,杂草树木簇拥两边,六人鱼贯前行。这时,我们发现脚下有种草,一窝窝,一丛丛,时稀时密,不断地出现在路边。它的叶细长柔软飘逸,离地时青绿油亮,过半后则渐成橙黄,极像如今男女青年的染发,长势极为茂盛。从山间杂草,我想到了城市绿化,当今人们热衷花重金从国外进口草皮子,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远不如自己陪育这样的野草。
我将此意跟他们说了,他们当即从路边挖了几窝,装满一塑料袋,准备带回影视基地培育,倘若成功,将会用这种美观而朴实的沂蒙山野草装点打扮影视基地。
或许一时慌忽,从密密的树缝中看到前面一个高高的顶,一阵兴奋,认为是最后一高顶,大家奋力攀登。因各有累相,基地“大掌柜”刘根毅又说:“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喘”。这话很实用,也很有道理。多年爬山走路,我就是这种观点最好的践行者。登山赶路不怕慢,就怕停,只要是向前,而不是后退,走一步就离目标近一步,一定能达到你心目中的那个目的地。
可惜,上到顶峰一看,原来最高的那个第五顶还在前方。有人想从此下山,因已上过四个顶。但这不符合我的旅行逻辑,我的做法是,只要有一线可能,且不带危险,我是一定要登顶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仍旧如此。又用时20分钟,我们全部上了团圆墁五顶中最高的一个大顶。
登山也好,游泳也好,在山脚,在山腰和在山巅,是完全不同的三种感觉;你游到中途返回和成功到达彼岸,那心态更是大不一样,因为你获得了满足、自豪、信心和男子气。
我在沂南登上了团圆墁的五个顶,每个顶就是一个崮,其实,我登的是五个崮。
作者为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中国崮文化网顾问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