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修
自少年起,我对古代晏婴有种特别的认识和好感。一是在中小学课本里学过晏婴的故事,小时候学过的的历史人物,那是一辈子没法忘却的;二是他的家乡高密县离我走出的安丘县只由一条潍水相隔,而且我还在高密县一中足足读了六年中学。也就是说我与晏子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度过了少年时代。
高密的老老少少都知道,县里在历史上出过两个大人物,一个是2000多年前的晏子,一个是1000多年前的郑玄。去年,一下子从“东北乡”又冒出了个莫言,从瑞典抱回来一个诺贝尔奖,让高密“东北乡”的人们激动的几个晚上睡不着觉。两年前他携《蛙》在广州签名售书,我与他也是老乡,随意聊东聊西,话语幽默风情,完全是平常人之间的交流,好像一夜之间他就不是原来那个当过棉花加工厂的小工和人民公社社员的莫言了。不过,莫言很有自知之明,他还远不是晏子和郑玄。而且他还几次说过,当新的诺奖得主出现后,人们自然就会把他忘在一边了。
到了沂水县以后,才听说有个晏婴崮,别的崮可以不去,但晏婴崮不可不去。
晏婴崮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庄镇,距离沂水县城70华里。晏婴崮海拔462.5米,面积1平方公里。山后面为晏婴店子村,山前面为崮前崖村和下里村
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晏婴崮,距县西七十里,崮又名昔贤山,王庄水经其间,梓水经其西。”相传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曾率领军队在此安营扎寨,故称“晏婴崮”。
抵晏婴崮跟。围绕着崮跟,有条难行而狭窄的小道,尽是碎石荆棘。在一约20米高垂直陡峭的石壁下,坐着位牧羊老汉,问了下,还是姓张,可能是太孤单,他招呼我们过去与他说说话。我们问他有没有上过崮顶,从哪里攀崮容易些。
老人说从小就在崮下放羊,已在这里放了50多年了。那时崮上曾有很多房子,有野果,草丛里有不少鸟蛋。这些年没有上,只听说上面的房子全部倒塌,野果鸟蛋也没有了。
听了老人的话,我们更要上去看个究竟。当费尽力气到达晏婴崮顶之后,看到的是满目苍凉。房屋早成了废墟乱石,枯黄的杂草在冷风里不停的摇摆。草丛中有一堆鹰类刚用餐后遗留下的鸟毛,一根根被风吹向崮顶远处……
苍凉颓败的峰巅崮顶,寂廖无语的群山大地,茫茫无垠的长天宇宙,形成一种巨大无形的冲力,让我的思维从晏婴崮游曳到了2500多年前他生活的那个战国争雄的年代。
晏婴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他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他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也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
晏婴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与环境。
但是, 历史上曾有多位极为重要的人高度评价了晏婴,在此我仅举孔子、司马迁、诸葛亮和刘向。
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司马迁更是对晏婴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感慨地说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
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称赞晏婴说:“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汉代刘向也在《晏子春秋》叙录里,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有许多著明的人物以聪明盖世智慧超群而留名后世。比如:晏子、诸葛亮和曹操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三个人物,他们各有功绩,各有特长,各有表现和各有各的影响。晏子一生,主要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他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司马迁作《史记》,将他与齐国的另一著名宰相管仲并列在一起作传(《史记·管晏列传》),并对两人进行了这样不同的评价:“晏子俭矣,夷吾(管仲)则奢;齐桓以霸,景公以治。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不少,但晏婴却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虽然他与曹操和诸葛亮均为宰相人物,但他既不同于曹操枭雄阴诈,也不同于诸葛亮的一本正经,“鞠躬尽悴,死而后已”。而是充满幽默和灵气。更主要的是:晏婴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三代君主和臣民。
晏子之所以2500多年来一直得到后世人们的推崇爱戴和尊重,除了他辅佐了三代帝王外,流传于民间的更多的还是他的道德品行经历与智慧。下面我列举了晏子几则小故事,让朋友们再次重温这位先人的为人风范,以启迪教育严重被世风浊流毒化污染过的人们,这就是笔者在晏婴崮深深的念旧怀古的原因与动机。
(一)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
(二)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三)生活简朴,清心寡欲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四)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五)外貌不足识人
又有人不满地说道:“英雄豪杰,必相貌绝伦,雄伟无比,而今相国您,身高不足五尺,手无缚鸡之力,只是徒逞口舌之利的说客罢了。单单依靠口舌,而没有实际的本领,欺世盗名,不感到可耻吗?”“我听说称锤虽小,能值千斤,舟桨虽长,不免为水浸没,纣王勇武绝伦,不免身死国亡,为什么呢?我承认自己并无出众的本领,愧居相位,却绝不是与您逞口舌之利,只是问有所答罢了。难道我拒不回答吗?那也太无礼了。”
(六)小人出使小国
宴会后,楚灵王接见了晏婴,楚灵王一见到晏婴,马上问:“齐国是不是很缺乏人才?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矮子来出使楚国?”“大王,齐国人多着呢。国都临淄人口百万,每人呼一口气,可以呼气为云,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挥汗如雨。行人来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么能没有人才?只是齐国有一个规矩,贤明之人出使贤国,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国,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而今我无才无德又最不肖,只好来楚国为使,希望大王原谅。”
(七)桔生淮北则为枳
这是我所学的关于晏婴的第一则故事。
楚王一时无言以对,正好一对武士押一名犯人从殿前经过,楚王问道:“这个人是哪一国人?所犯何罪?”“齐国人,犯的是盗窃罪。”“晏相国,齐国人有偷东西的毛病吗?”晏婴知道楚王是以此来取笑自己,报刚才之辱,于是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小臣我听说:桔子种在淮水以南称为桔子,甜美无比,而将其移至淮水以北,则变成了枳树,枳树之果,小而酸涩,苦不可食,之所以会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实在是土地的缘故。现在这个齐国人出生在齐国,并非盗贼,而是一个良民,可是为什么来到楚国,却变成了盗贼呢?这是楚国使他发生了这种变化,齐人之于楚国正如桔子之于淮北,这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王默然,良久,叹道:“寡人本来打算让您在今日受辱,哪里想到竟被您嘲笑了,这是寡人的过错,见谅寡人吧!”于是楚王善待晏婴,晏婴圆满完成了使命,回到齐国。晏婴面对着国强而盛气凌人的楚王,毅然予以反击,他昂然不屈,除了维护个人的名声,最终目标还是在保持齐国的声威。
……
虽然我曾多年生活和穿行在异族他国之间,但那里留不住我,因为只有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才是我精神的港湾。每当我感到精神困乏或思维迷蒙的时候,我便回到这座港湾,稍做休闲和小憩,享受温馨与甜蜜,找回心情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中国崮文化网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