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文斋 
安平崮难 李存修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讲过,攀崮最难的是崮体的本身,如南北二岱崮、卢崮和小崮等等,至于崮下的山坡,大多数难归难,但并不是很艰难。由于镇上的司机把我们送错了上山的路,因而艰难困苦随之而来。

    这条路上虽然也有稀疏的脚印,在枯叶中时隐时现,但可能是当地护林人留下的。而我们爬起来,可就不那么顺畅了。这面崮下山坡,有几大段皆达到75度左右,这是爬其他山时罕见的。更增加难度的是,坡面全为小而薄的页岩碎片,无根无据,一踩就向下滑,不利条件都跑到这里来了。途中有极少可抓用的树木,不多的枯枝,一旦抓错,那祸端会随之而来。今日同行的,有副镇长冯秀芹、镇上一位复姓主父的但从未爬过山的小伙子和女导游王云,副镇长首先喊吃不住了,希望撤退,另选路径。没爬过山的小伙子也不知所措,只有小小巧巧的王云却远远爬在了前头。就是她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还把绳索抛下来,想助我们一臂之力,大家也未用,此举激励了我们,一个个努力爬到了崮顶,我的上下内衣全部湿透,那种滋味,够难受的。

    疲劳与饥饿,迫使我们坐在中间一块平整的土地上吃东西。我们带的有面包、点心、花生、苹果与橘子等。边吃边聊,交流刚才发生在山坡上的艰辛及个个表现的狼狈相,禁不住的一阵阵大笑。当正在经历艰辛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难过、困惑甚至痛苦,一旦事情过去,就好像做完了一场梦,一回首一眨眼又只剩下眼前的事了。

    崮顶生态比较好,树木多为刺槐,少有松柏,树下是已干枯的与人般高的益母草。我记得很清楚,虽然大多数崮上都生有这种草本植物,但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生长最猛的还数离笊篱坪最近的板崮和这座最远的安平崮。

    板崮是典型的两崮重叠的的双层崮,一座崮分三层的也有,可这安平崮上的三个层面表现的十分清晰明白。第一个层面平坦地阔,少树多草,适于人类活动;第二层树多,有起伏,有不少石屋院落的遗迹;第三层崮,如同加过工的巨石,米黄色的光崖十分整齐,崮顶小,有石缝,缝中有树木,不适于人群活动或居住。每两层崮顶上下相距23米,若无豁缝,单凭人力还是难以攀爬。

    在第一层崮的西南方向,我们发现了两个巨大的磨盘,至于上面的两扇磨流落何方,是个谜,我不得而知。两个磨盘中,一个是干磨,被砸掉了四分之一,底下枕着一块石头,斜卧在草丛里;另一盘是水磨,平躺在土地上。两者相距不到百米。通过两个磨盘可以想象,当年一定有家庭、人群在崮上居住过,生活过,要是人少,这样的一盘大磨足够。看着这历史的见证物,我的眼前似乎闪现出了那时崮上的人们排队挨号推粮磨面的热闹紧张的情景与场面,因为那是我少年时所全部经历过的,至今记忆清新。

    在这崮顶,有种景象感动了我,同时又启发了我的另一种思考。第三层崮本是块完整的巨石,而上面却无缘无故地裂开一道道弯曲的细缝,见缝就生草,有缝就有树。这好像是与之具来的一对矛盾。这情景在山城重庆最为明显,紧临马路边的石崖上,从缝隙中窜出的大树,直接横在马路上空,让路人感叹唏嘘。如岱崮镇北丁家庄河崖上的那些大树也属同样类型。远的不说了,只说崮缝里的这些树。都知道,树是绿色,是生命,是环境,是生态,地球上的人类离不开树木,如果地球上没有树,人类将会不知怎样生活,地球必定大大地缩短寿限。但话又说回来,生长在崮缝里的树们,经我多处仔细观察,这些小树大树、灌木乔木、落叶的和不落叶的好似都成了崮的天敌,树根吸水的能力是无比的,而水在石缝内有着巨大的腐蚀性,有了水的滋润,树根膨张更猛,从而对石头的破坏性更大。水与根系配和对石头所产生的杀伤力是种默默的、无声的残酷。今天只提出了这种并不为多数人所关注的现象,至于怎样处理和解决,在以后的文章里还要进一步细叙。

    我让小伙子主父用双脚大步丈量一下安平崮东西的长度,他离开后我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两位女子一转眼就不知钻到拿里去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这位专门学过阿哩咯叨的小伙回来了,说东西两段加起来共350米左右,因以步代尺也不一定准确。我们一齐观察了南北的宽度,约150米。这就是安平崮崮顶的大体面积。这样的一块空间,只要解决了水源,就足够不少人家在上面生活定居了。现在人们还是希望向城市里跑,则我却看到100年后,当小汽车可直接上崮,每崮顶上都有停机坪,沂蒙山里的72名崮,每座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豪华的空中大花园。

    正当我们准备离崮、寻找一条容易下山之路,一位壮壮实实的中年农民从山下走上来。他左手拿着一卷绳子,右手提一把镰刀,东看看,西瞧瞧,像是找什么。我问了他几句,说是山下农民,崮顶的林子是他承包的,今日休闲,随意上崮顶看看,顺便捡些碎木带回家。我问是不是防盗。他笑了起来。还说:不用说盗,让人上来砍都不会有人干。砍一棵刺槐,需两人抬下山,也卖不了50元钱,请人来砍都无人干啊!” 前些年,木材缺而贵,如今卖不成钱了。

    这位朴实的汉子告诉了我们一条下山的路,我们上山时的路在西,这条在东,属两个垭口,只要照着山坡上的那片松林走就不会错。我们按他的话下山,路既不陡又不险,一路之上还有台阶,顺顺利利就到了山下的公路。

    我告诉导游王云,以后带人上山,不要忘记那片绿幽幽的松树林。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