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
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
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
  
当前位置:   首页  >>>  崮乡风情 
忆沂蒙人过元宵节 
 

    小时候我在沂蒙老家度过了17个岁月。儿时的元宵节至今记忆尤深。沂蒙人过元宵节大致有一下几种风俗:
    送灯、观灯 每年十五之前,家家户户开始用白面捏面灯。记得有十二属相灯,也有鲤鱼灯等。在灯碗中放上豆油,用棉花搓一条灯芯。要按不同位置放灯。如,在粮仓边放上蛇灯、老鼠灯,在大门里放上狗灯,门外放上老虎灯。鸡窝边放上鸡灯。在水缸边放上龙灯等等。最有意义的是望祖坟上送灯。因为大都记不住老祖宗的属相,只送一般的灯。每年送灯我都要跟着大伯上山。当天刚黑,各家各户把祖坟上的灯点亮了。漫山遍野,到处看到灯火闪烁。那时看着好玩,但心里也害怕。好像觉得那是鬼火在跳动。心里很紧张。回到家,就拿上母亲给做好的灯笼。那是底下用一块小木板,周围用竹条子做的“骨架”,用红纸糊好的灯笼。再把面灯点着放在里面,用小木杆挑着,在大街上走动。和各家的孩子们比谁的灯好看。那时,农村没有现在城里那么时尚的花灯、转灯……只是一般的“土造”灯。最好的是玻璃灯,有园的,有四面的或八面的。上面画了山水、龙凤、有花鸟等等。这是有钱人家给孩子们买的。那时看见这些灯我十分羡慕。除了和小朋友比灯,就是看大人往河里送灯。人们把做好的龙灯、鲤鱼灯……放到汶河里让它随波飘去。以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看戏 那时,从春节前,村里的青年人就组成了戏班子开始排练戏曲。有京剧、有柳琴、吕剧。记得那是我十一、二岁时就想去县京剧团学唱戏。那年,村里戏班演出《王定宝借挡》里面有两个衙役,(似现在警察)。在县太爷审案时衙役拿棍棒站在两边。班主要找两个小孩子。于是我和袁丰富便被荣幸选中,在这出吕剧中当了一回“打手”,高兴的不得了。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十分好玩。
    秧歌高跷比赛 那时,每年春节后村里还组织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男女青年穿红戴绿,打罗鼓,吹喇叭,舞龙耍狮子。从年初一到十五经常不断。不仅在本村耍,还到附近村庄互相走动。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农村文化生活很单调。所以,每当那时,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到大街上看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队员们还唱着《绣金匾》《翻身道情》等歌。我最喜欢高跷队里的孙猴子,猪八戒,演的惟妙惟肖。元宵节是最后一次“彩排”。十五过后农村开始农业活动了。所以这一天是最热闹最好玩的。各村的秧歌队都来我们村进行比赛。因为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乡领导要为各村秧歌队进行评比。评选出文化活动最好的村子,颁发一、二、三名奖状。其实就是一张纸而已。尽管如此,各村都拿出了看家的本领,发挥出最好的演技水平。记得那时我们村常常拿到第一名。
    不过,到了1958年以后,由于大跃进、共产风、以及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吃共产主义大食堂,这送灯的活动几乎取消了。其它文艺活动也没有了。62年我去闯关东了。现在家乡的元宵节怎么活动呢?我想,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又热闹起来了吧!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当前共有 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
 
温馨提示: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查看更多评论 >>>>
 
精 采 图 文
  能工巧艺
  根雕奇石
  画说崮乡
  在线商城
 
文 章 搜 索
选择栏目:
关键字:
 
最 新 文 章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 Reserved www.chinagu.org  鲁ICP备14019152号-1  

申明: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法律顾问: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
商务合作电话:13325088771    QQ:306281381     投稿信箱:chinaguw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