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群文友来到仰天山,怀着回归自然的兴奋,在这山峦叠嶂,林木葱郁的环境中尽情地体验了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但是最令我感到奇特和心灵震撼的莫过于那座高耸于山巅之上的摩云崮(上图)了。
走近摩云崮
摩云崮位于青州市区西南46公里的仰天山东邻,属仰天山山脉。所谓“崮”,就是四周陡峭,顶上比较平的山,有的崮是在山头上突起的平顶峰。摩云崮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神佛仙境的色彩,而事实上这里的地貌特征也确实很奇特。
这座险陡的崮就是耸于海拔800米的山巅之上的崮,崮高50米,崮顶面积6600平方米,是沂蒙山东北部独一无二的险崮。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领袖杨妙真曾在此崮安营扎寨,抗击过元军与金军。这位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曾经在这里创造过惊天动地的业绩,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如今这里还保存有她当年生活的遗存遗迹。奇特的环境以及浪漫的传奇故事引起了文友们的极大兴趣,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清晨,太阳还未出山,我们十几个文友就在晨曦中结伴去摩云崮。
从仰天山宾馆往东走,穿过约一里多路的林间小路,举目东望,眼前群山起伏,层叠蜿蜒,在最近的一座山上耸立着一座石崮,四面绝壁悬崖,突兀高峻,地势险要,挺拔的雄姿在晨光的映衬下显得古老而神秘,这就是摩云崮。
我们沿着南侧一座石山山腰中的小径,踏着带露的芳草向摩云崮走去。时值农历的9月,山路两旁还开着一些黄色或紫色的花朵,为这山腰小道增添了几分艳丽。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托举着摩云崮的山半腰上,踏着山梁向上爬坡,不多远便来到崮下。
前哨口
大约离崮壁还有50米远的地方,路旁有一石头垒的小屋,没有顶盖,也弄不清这是历史的遗存还是在遗址上另垒的屋框,只见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前哨口”三个字,想是当年守卫山崮的哨位。从这里仰头看崮,但见悬崖陡峭,四面绝壁,高不可攀,只有东南方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路迂回通往崮顶。
这条登山小道很陡,如同悬挂于崖壁。小路的台阶有的是刚刚在崖壁上开凿出来的,还有新安的作扶手的铁栏杆。因为栏杆的一侧靠崖壁,另一侧则是悬崖,所以非常危险。可以想像,在没有栏杆,石阶简陋的当年,要从这条唯一的小路攀上崮顶是很艰难、很危险的。悬崖下的路旁,有一临时搭的棚子,里边住着一位看山崮的大哥。和他交谈了几句,他热情地捧出了一捧当地产的桃子让我们吃,我们婉言谢绝后,又向他问起了杨妙真的故事,可惜这位大哥了解的不多,他只管把崮门看好,工钱就有了保证,别的事并不太关心。我想,这才是“前哨口”的“哨兵”呢!
官逼民反造就英雄
在这条小路下面,有一个牌子上写着杨妙真的介绍:“杨妙真,青州益都人,红袄军领袖杨安儿之妹,李全之妇,号‘四娘子’。当时,红袄军主要抗击元军与金军。杨妙真生的面似桃花,眼若寒潭,武艺超群。长于骑射,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对此有祥细记载,戚继光师从杨家枪法,并加以改进教练士卒。”
关于杨妙真,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少,金朝末年新兴的蒙古政权多次南侵,金兵节节失利,金朝统治者为了支撑腐败的政权“赋敛日横”,赋税征收多了,老百姓承受不了,山东的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起义军揭竿而起,也就是在这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杨安儿、杨妙真兄妹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正如我们在摩云崮顶上看到的一通石碑上当年刻下的诗句:
本是良民女,
在家侍双亲,
只因官府逼,
成为强盗身。
———四娘子
在悬崖上还刻着这样一首很有号召力和满怀深情的诗句:
要是有冤仇,
此山把你收,
别嫌山寨小。
兄弟共一舟。
看到这些文字,当年的杨妙真似乎在我们的眼前鲜活起来,这纯朴的诗句中饱含着这位武艺超群的奇女子和她的哥哥、她的起义军的血泪经历。在官逼民反的大环境下,人民群众已忍无可忍,英勇起义,并欢迎所有受尽欺压的百姓加入起义军的队伍,同舟共济,对抗官兵。
豪迈的红袄军
为了互相识别,起义军个个身穿红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红袄军。这支英勇善战的军队无往而不胜,令金朝统治者惊恐万状,急派山东行省完颜霆、经历官黄掴、统军使仆散安贞等率领最精锐的“花帽军”前来镇压。就在青州这一片山区历经多次激战,我们现在攀登的摩云崮周围的群山之中就是当年的战场之一,摩云崮便是当时四娘子的指挥中心。望着险陡的山崮,文友们对这奇妙的境地赞叹不已。也被这里难得一见的文化遗存所震撼。原潍坊市文联副主席韩忠亮站在如挂崖壁的小道上喊着我:“这里太棒啦!来,就在这条四娘子走过的小道上给我照一张。”我站在崖壁下轻轻抚摸着凿在石壁上的诗句,似乎已经走进了历史,在与古人对话,似乎听到了这古代战场上当年千军万马的厮杀,品味着当年起义军的英勇与豪迈。
有一首题在崖壁上的诗署名仰天狂客,按诗的口气应是四娘子的部下所写(右下图上):
四娘子在山中久,
兄弟今将山寨守,
此处都说不咋的,
官家有的全都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红袄军在此处的山中对抗官兵时间很长,并不是暂住一时便走了;兄弟们都很乐观,并不认为山中的条件艰苦;山上的物资不缺,当然,包括青州酒也不会缺少,官兵们打仗少不了庆功酒。而且诗中说的很明白“官府有的全都有”,只是他们的酒是藏在崮顶的山洞里还是地窖里不得而知。这倒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诱人的谜,等待着破解。
据史料载:杨妙真(四娘子)自幼习武,使得一手绝艺“梨花枪”,被称数十年中“花枪天下无敌手”,且喜读兵书,有勇有谋,善骑马使枪,爱护兵卒,深得官兵爱戴,在军中被尊称为“姑姑”,具有很高的威信。她领导的红袄军组织严密,英勇善战。他们的军械虽不如金兵,但“心协力齐,奋不顾死”,屡败敌军。有一次,他们袭击金军大寨,连金左副元帅宗翰也几乎被擒。金军痛恨红袄军,但却无法剿灭他们。尤其是在摩云崮这样的天险奇境,一条小路可阻挡住千军万马。遥想当年,杨妙真与兵多势众的官军作战,选择这里作为指挥中心,真是巧妙的很,只要有一人守住这条小路,崮顶的部队就可以安然睡觉,敌人绝无偷袭的可能。现在我们看看这里的地形便不难理解,这样的险崮,就当时的兵器确实也无可奈何,就算是《水浒传》中那位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的霹雳火秦明到这里也只好望崮空叹,因为这里比他夜走瓦砾场的青风山要险的多。可笑的是崖壁上有一首署名大将军的题诗,道出了当时的实情,这首诗的作者从口气来判断,应当是当时来围剿红袄军的官兵的一位最高首领所题:
王师浩荡似鲸吞,
倒海排山如卷尘,
今念清波杨府事,
暂留小命显皇恩。
浩浩荡荡的官军,打不过红袄军,也攀不上摩云崮,面子上下不了台,只好推诿说,因为念及杨家将保过大宋江山(清波杨府是杨家将的宅第),你杨妙真也姓杨,暂且不杀你,以显示皇上的恩典。但是,这一首吹牛、自欺欺人的诗,却也暴露了官兵失败的事实。有本事为何不生擒了杨妙真去皇帝那里邀功请赏呢?
大概是经过了几次交战吧,在战斗的间隙,杨妙真要回摩云崮休息了,此时她也写下了一首诗,刻于崖壁:
官家小儿不知羞,
武艺何曾过半头,
本寨临时睡一觉,
花枪底下把魂收。
———四娘子
像是儿童在做游戏,在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在血与火的交量中,这位农民起义军的女领袖根本就不把强大的敌人放在眼里。竟然有如此的气概,藐视如“鲸吞”之势的官兵“不知羞”,并说,经过多少次交量,已经证明了官兵的武艺太稀松平常,不顶打。自己要先上崮顶睡上一觉再下来收他们的魂。这是何等气魄,又是何等潇洒!
壮怀激烈结良缘
在这一带山区,红袄军与官军经过了多次的浴血奋战之后,杨妙真与哥哥杨安儿又率部去了登州(今蓬莱,宋代辖境相当今蓬莱、黄县、栖霞、海阳以东地区)。于贞佑2年(1214年)5月,杨氏兄妹在登州建立了政权,建年号为“天顺”,“有众数十万”。此后,他们下宁海,据密州,攻潍州、海州,声威大震。金朝统治者不得不再派重兵围攻,并派出一个名字叫曹全的诈降,里应外合,致使红袄军惨遭失败。12月,杨安儿“乘舟入海”,被金军奸细划舟人曲成击落水中壮烈而死。
哥哥死后,母舅刘全收拢其残部,“尚余万余人”,由杨妙真统帅。贞佑3年(1215年)杨妙真率“红袄军”到莒州磨旗山一带活动,2月在这里与李全的起义军会合。至今,磨旗山上尚有“杨四娘子在此山下寨”的摩崖石刻。
李全是潍州(今潍坊)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矫健魁梧,弓马娴熟,善使长矛铁枪,无人能够抵挡,人称“李铁枪”。1213年,蒙军侵至山东,杀李全母、兄。此后,李全与二哥李福聚众数千起义。共同的志向把他与杨妙真结合在一起,二人结为夫妻,两位久战沙场的英雄结缘,两支起义的队伍合编在一起。他们以磨旗山为根据地,南征北战,所向无敌。宋史《李全传》载:“全拥众数十万,号河北义军,屡收金兵。”南宋嘉定2年(1219年),金军向南宋进军,李全与杨妙真率军破敌于淮南。“大捷,杀金数将,得其金牌。”因立大功,李全升为达州刺史,杨妙真被封为“令人”。5月,李全陈兵益都城下,率数人入城说服守卫益都府的金将张林,带青、莒、密、海、登、莱、济等十二州来归。因此大功,南宋朝庭升李全为广州观察使、京东总管。后张林降蒙古,李全又攻占益都,杨妙真仍驻楚州(治所在今江苏省淮安,辖区相当淮河以南,宝应、盐城以北地区)。
英名盖世万古流芳
在宝庆二年(1226年),蒙军包围益都,持续一年之久。李全经大小百战,终因粮尽绝援,于1227年自杀未成而降,授蒙古汗国山东行省,独立经理山东。后归顺南宋,但南宋朝庭反复无常,派兵夺其舟舰,李全大怒,率兵攻盐城,南宋遂下令讨伐李全,1231年,李全在扬州与宋军战斗中战死。此后,杨妙真率残部回益都,继李全为山东淮南行省。名义上受蒙古招安,实则保持独立。1234年杨妙真病逝,其子继任,据有山东东部40余城。后元军进讨,战死于济南大明湖。李氏夫妻,父子所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历经了半个世纪,最终被封建王朝镇压下去。但他们的壮举却世代传诵,万古流芳。
现在我们攀上了当年杨妙真安营扎寨的摩云崮顶,虽然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古迹可寻了,只有几间石屋,也不一定是当年的遗存,高高的旗杆也是近年来竖立的,但凭古碑石磴不难感受到当年的信息。一平方华里多的崮顶也比较开阔,平坦,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奇妙营垒。实在地说,战争过去了近800年,摩云崮上发生的故事已随着历史的推移变得淡漠了,这里的奇境也并不太出名,这次同来的文友们大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这大概是因为这里比较偏远,交通极不便利所致。据说这里修通公路也不过是才几年的事。此前,这里应属于“鲜有人至”的仙境。突然发现某种奇观会使人感到惊异,站在崮顶,环视群山,遥思当年四娘子杨妙真就在此地横扫千军,叱咤风云的壮丽事业,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慨叹不已。此时此地,恨不能斟一碗芳香四溢的云门春酒洒在崮顶,洒向崖壁下的群山,以祭奠古代的女中豪杰和她的亲人们、她的将士们!
马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