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 南竺寺始建于唐,明永乐六年(1408)重修;崇祯年,由公鼐之子、南京户部郎中公甸再次重修。南竺寺规模宏大,南寺占地一百余亩,寺内有传法正宗殿,殿宇朱甍翡翠,古韵幽然。正殿接东西廊坊,月台宽阔,壁画琳琅满目,神像栩栩如生;殿北有十二层高的雁塔,十七层青石台阶沿雁塔底拾级而上,然后可攀登至雁塔顶端,一展蒙山第一峰的风彩;紧靠雁塔低部石阶处,有渟泓碧绿的洗砚泉。北寺位于银麦河北,亦占地百余亩,其规格略同南寺,不同处在于北寺大门两侧有龟驮雕龙碑一对,寺西有和尚林,占地四十余亩。北寺遗址现存唐代银杏树一棵,古井一眼。极盛时期,德住、德海高僧主持,殿内有佛教徒一千二百余人。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也慕名前来求径拜佛,一时间,南竺寺成为佛教传播中心而闻名于世。至清末民初,南竺寺毁于战乱。解放初,县党校,公安,医院设于南竺院,一九四八年迁于县城,因而有“先有南竺院,后有蒙阴县”之说。蒙阴镇南竺院村,原叫南竺园,后来人们习惯叫南竺院。 南竺园位于蒙阴山北麓,北邻东汶河,南依前沿河(银麦河),两河相环,东西地势平坦,地形若船,有“船地”之说。过去因南竺园有“仙人洞、无影碑、松上松”三大奇景而闻名遐迩。据明朝著名文学家、诗人公鼐《重修寿圣寺记》载,南竺园原有南北两座寺,南寺叫南竺寺,北寺叫寿圣寺(亦称关帝庙),两寺统称南竺寺。 昔日辉煌南竺寺虽早已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所幸北寺(万寿寺)遗址还矗立着一棵千年白果树,这棵三抱多粗的白果树,见证了南竺寺的沧桑变迁,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公鼐所著《向次斋稿》中,记述南竺寺的诗有二十六首,透过公鼐的诗,复原了南竺寺原有的面貌,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南竺寺宝贵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南竺寺那曾经的壮美!南竺寺“舍卫名疆,恒河净域。星分武库,邻东壁之森严;地接齐渊,限北冥之漭沆;亭云共峙,绝大观以西驰”;“红皋翠壁,目不睱观”;寺内“龙神启藏,绘壁秋烟”;“输金汤以垂衣,天女拈香,府象法而高临”;“三十二象,徊翔宇宙之间,千百二人,逴跞乾坤之表”(《重修寿圣寺记》)。《同陈、徐二生游南竺》诗,生动地描绘了南竺寺之壮观:“古殿瞻蒙岳,前当第一峰。朱甍藏翡翠,青峰削芙蓉。览胜晨登塔,参禅叩夜钟。”南竺寺北端十二层高的雁塔,此塔虽无从考证,但从诗人赞美雁塔诗中可领略到雁塔之美:“十二楼列开玉京,分明天上落层城”,“东沼含光入紫清,高楼直上五云平”(《南楼》)。“晚霞掛重塔,微月碧展空。林壑松桧响,十里闻秋风”;“云横翠殿重,林密浮图中”(浮图,即佛塔)(《南竺寺》)。 南竺园翠竹欲滴,曲径通幽,唱径礼佛的禅房隐没在丛林深处,四季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公鼐。明万历年间,诗人或从京城“请告归”回到故乡蒙阴;或奉诏南方巡视路经蒙阴,每每独自或同友人畅游南竺园,或吟诗,或棋酒,或坐禅,或颂径,超脱世尘以自娱。在公鼐的笔下,南竺园四季美景色彩斑爤,如诗如画,令人向往。春:“北郭林峦方泮雪,南溪花鸟又知寿”《早春,至南竺山房晤玉徐诸子》;“五乔暂下飞凫舄”,“溪南草色满平皋”《端阳日杜明府招游南竺》;夏:“策马度溪去,逢僧知径深。柳千章无暑,泉似出入林。”《夏日杂诗六首》;“扫石敲石响,穿林度梵音”《夏日南竺中》;秋:“林光收暑气,庭翠结秋云”《与好友王季桢读书于南竺寺》;“万树连冈碧水环”,“苍苔满径曲池幽”,“芦花白着夜来霜”“重来疏柳带秋烟”《秋日再游城南池亭,遇雨止宿》;冬:“竹间初月夜,簾外稍风来”《雪夜宿南轩》。 在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交融的年代,传统历史文化在人们的视野中,只剩下点点痕迹,但就是这些痕迹却有力地支撑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诗人公鼐笔下的南竺寺的所记录的文化符号,是我县丰厚历史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应当记住她,珍惜它!
来源:连线蒙阴网 原标题:唐朝文化:南竺园南竺寺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