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李艳是蒙阴县垛庄镇党建办公室主任,在“结亲连心”工作中,她一方面种好“自留地”,做“结亲连心”群众的亲人,努力当好勤务员,积极为联系户排忧解难。一方面干好“责任田”,做“结亲连心”干部的助手,努力当好服务员,积极为开展“结亲连心”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种好“自留地”,当好勤务员
石山庄村是垛庄镇驻地的一个新建社区,2011年通过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村民从偏僻的山村搬迁到了镇驻地的裕源社区,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亲连心”工作中,李艳成为了这个村的一名联户干部。她联系石山庄小区的16户群众,其中有四个单身家庭,一个五保户。 为把“结亲连心”工作做扎实,李艳为每个联系户建立了家庭情况档案,定期入户走访座谈,了解他们的诉求,真心实意的和他们结亲交朋友。联系户蒋中存一家常年在外,一直联系不上,村里也没有联系方式,李艳就嘱咐他的邻居,回来后一定要告诉她,2015年12月份他们才终于见了面,邻居说:“为了和你见面,小李都来了20多趟了”。蒋中存一家人听了后非常感动。
李艳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地打工,不能经常回家照看父母。老人们因为年龄等原因,也多不愿意到社区参加热闹的活动。李艳听到后,每个周末的时候她带着自己的孩子常去那里看看,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和老人们一起聊日子,谈变化,说发生在周边的有趣小事,老人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个热心的姑娘。
今年84岁的王东伍老人是五保户,因为离社区较远,赶集上店买东西不方便。自打李艳联系老人以来, 把老人当做自己亲戚,经常为老人跑腿办事。平时一有时间就去帮老人干一些家务,有时还领着孩子买着蔬菜水果,一起陪老人拉家常聊天,给老人晚年带来了不少的欢乐。留守老人王玉秀,儿子、孙子都在外打工,只有患病的儿媳和她一块居住,平时很少下楼与人交流。李艳就利用下班或星期天时间经常到老人家里陪着老人拉呱,有时陪着老人赶集逛商店,老太太的性格很快又变得的开朗起来。她孙子高兴的说:“有了李艳这个妹妹,俺在外打工也就安心、放心了。” 干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
自“结亲连心”工作开展以来,垛庄镇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作为镇活动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李艳深知责任重大,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垛庄镇参与“结亲连心”工作的干部共519名,其中镇直干部125名,站所110名,县直单位284名,联系群众17566户。
干好这项工作前期准备很重要,首先要建立42个行政村共17566户名户主的电子表格信息档案,把各村报上来的手写版户主姓名和联系方式一个个地录成电子版,再按每名联户干部20-40户的标准分配给县镇两级519名联户干部建立个人联户台账,然后划出519个图文网格,方便联系户干部走访。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稍一粗心就会造成多分、少分甚至分重,必须统筹协调,做到联户干部和村民户数对应无误。仅仅这一项工作,她就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每天面对成千上万个名字和电话号码,眼睛花了,脑袋涨了,手指僵了,还是坚持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建立好联户台账后,给各联户干部发放了《蒙阴县深化“结亲连心”活动联系户基本情况统计表》、《蒙阴县深化“结亲连心”活动群众需求诉求记录表》,走访完成后再回收这两类表格,并按管理区和部门分类建档,所有表格她共整理了60多个档案盒。在3万多份表格装进档案盒之前,她一份一份地把写有群众诉求的工作记录表挑出来并按管理区建立群众诉求电子台账,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每个管理区和村居的群众诉求情况了。
联系群众不能只停留在表格上,必须及时转办,有一份转办不及时,就会辜负群众的一份期盼,冷了群众的一颗心。在办理群众诉求中,她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把群众的每一件诉求分类填好,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第一时间转给承办单位办理。同时还要调度把转办情况,把转办单收回,并把转办结果一一归类建档。
在开展“结亲连心”工作中,李艳时时刻刻都做一个有心人。长明社区的张加富,今年8岁了,因母亲身份问题一直没落下户口,孩子上学无法建学籍,一家人非常着急。做亲子鉴定可给孩子落户口的政策实施后,她及时和自己的同事联系户干部宋欣欣一起帮忙联系派出所,通过做亲子鉴定的办法给孩子落上了户口,一家人高兴地不得了。
截止目前,李艳共转办群众诉求255条,有234条得到了满意答复和及时解决,现场接待和电话解答群众咨询300余条。“我还要继续努力,把组织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干好,把群众的诉求一件件转办好,争做一名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李艳说。(张圣虎 匡秀福)
崮文化网独家稿件 转载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