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攀点灯崮
险攀点灯崮
大巴顺着初张路走到汪疃镇右拐从楚岘村一直向西沿着树林茂密的小路直奔昆嵛山腹地。
不大会儿,车在一个小山村旁停了下来,下了车迎面看到一个村碑,我才知道,这个村就是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礡顶东南麓的六度寺村了。在车上我听群主说,六度寺村是昆嵛山区域唯一以寺庙命名的村庄,村域范围内曾有“两寺一庵”,即无染寺、六度寺和金水庵,其中六度寺在清康熙年间以前曾被誉为昆嵛山第一名刹。
由于受古老传说的吸引,我对六度寺村充满了好奇。六度寺村大约100多户人家,石墙绿瓦,树木茂密,再加上四周青山环绕,愈发显得古朴而宁静。走进村来,每户人家各具特色,有的门前种着花团簇锦的木棉树,有的种着娇艳的月季花,有的种着果实累累的苹果树和桃树,还有的门前搭着木架,木架四周挂着长长的丝瓜,中间挂满了葫芦,再加上木架旁下停放的手扶拖拉机,好一幅恬淡静谧的田园风光啊!看着群友们争相在葫芦架下合影,嬉闹的声音飘到大街小巷,仿佛惊醒了山村的清梦,为古朴而宁静的六度寺村平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在村委会古老的松树下,我遇到了60多岁的王大爷,听王大爷讲,村北山叫紫金崮,东面是古天象台,最西面的叫点灯崮,据说这里面有“佛灯引渡”的典故,在隋朝文帝开皇三年就开始修建六度寺,唐宋至金元时期多次修葺,在清初毁于兵火,现在在村的东西两头和四周的山上,都有一些遗址和残碑……听着王大爷的讲述,六度寺村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对这些古迹一一进行探寻感觉甚是遗憾。
一路险攀穿越点灯崮
我们从六度寺村最西面的一条小路开始向点灯崮进发。昆嵛山山头林立绵延不断,要走到点灯崮需要翻越几个山头,其难度可想而知。穿过一片充满灌木和荆棘的松林后,便来到一座大山的脚下,群友们仰望着眼前突兀崛起的高山,不禁发出“平地矗起铁石山,山色连天向天衡”的感叹。趁群友“山望水”爬上去放绳子的同时,其他群友稍作休整后攀岩便开始了。虽然这次群里来的“老驴”较多,但由于整个夏天没有活动,大家对攀岩似乎生疏了许多,有些群友在攀爬过程中休息了好几次才攀登上去。而群友“荷叶”由于体力出现问题,在攀岩时手劲一松,整个身体向东倾斜的同时,两个膝盖跪在了岩壁上。“抓紧绳子,把身体直起来,用脚蹬住岩壁”,管理“草原狼”一边喊一边从另一条绳子上迅速滑落到“荷叶”身边,在“草原狼”的帮助下,“荷叶”调整了身姿,终于站了起来,腿绷直了,劲就顺了,不大一会儿,“荷叶”也有惊无险地攀岩成功了。
爬到山顶后我们一路向西穿越,临下到坡底时,一面近九十度的绝壁横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此次活动中难度最大的一次攀越了。群友们一个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如壁虎一样粘附在岩石上,把着凸起的棱角或踩着石窝慢慢下挪。有的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让人看得心惊胆战。当下到一多半的时候,群友“蓝天”发现岩壁忽然凹了进去,此时离地面约有六米的距离,“独狼”迅速将绳子放了下来,“蓝天”率先下到山底,然后让群友们踩着自己的肩膀,一个个才得以脱离险境顺利到达地面。
当我们又翻过一个山头后终于来到了点灯崮山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块硕大的石头矗立在山的顶端,犹如油灯中伸出的捻子,这也许就是点灯崮的由来吧。几经跋涉的群友们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还有的群友甚至担心自己爬不上去,但在大家相互鼓励下,群友们开始登山了。点灯崮不仅坡陡,岩石横生,而且充满了荆棘和杂草,群友们有的抓住杂草和树枝,有的手脚并用,还有的互相拖拽,真可谓“胆战心惊攀崖壁,只为登高望远心”,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大家终于爬上山顶。当群友们站在巨大的灯捻石上,回望险途体会着一路惊险和刺激的同时,也为能够战胜自己克服困难而由衷地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
友爱互助欢乐在其中
从点灯崮下来我们又向西穿越了最后一个山头后,顺着山坳来到山脚下便结束了此次行程。在回程的路上,再次回望历经五小时穿越的大大小小四个山头,回味着一路惊险刺激的场面,每位群友都嘘唏感叹不已。由于这是经过整个夏天后的第一次强力穿越,在穿越过程中可谓状况不断:群友“狼歪歪”磨破了脚后跟,大家及时拿出创可贴为她包扎好了伤口;“星辰”的腿一度抽了筋,精通医道的“山东哥”及时为她推拿,并让她匀速慢走保持体力才得以顺利完成穿越;还有的群友生活用品配备不足,在午餐时大家把面包和水果互相分享……正是这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不仅让大家共同渡过难关,而且还使整个行程充满了祥和与欢乐。
记得一位群友曾经说过:户外运动就是背上包就可以开始一段奇妙的旅行,经过艰难跋涉,看到了在家看不到的风景,找到了比平时更好的心情,也得到了平时得不到的帮助。的确,穿越过程中的“挑战、征服和超越”让户外运动充满了魅力,而在此期间群友们的“互帮互助,传递快乐”不正是户外运动的真谛所在吗!也正因如此,户外运动才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群友不断演绎着一次又一次的精彩瞬间…… 编辑:郭慧 2014-09-23 10:28:33 来源:威海网·威海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