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蜜蜂结缘 成就刘长坤的甜蜜事业
崮文化网讯 人们可能对《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香甜的蜂蜜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在里面老谭(谭光树)用追逐花期的脚步换来沁透汗水与泪水的蜂蜜,然而,山东沂蒙岱崮蜂场场主刘长坤却将这种辗转的脚步化为20多年精心的呵护与坚守。 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刘与蜜蜂结缘,到现在已是二十年有余的时间了。二十多年里,老刘由对养蜂一无所知到成为养蜂专家,由不被家人与社会所认可,到成为人人所尊敬与称赞的人物。 因“偶遇”结下的不解之缘 有一句俗话叫“无巧不成书”,老刘与蜜蜂的不解之缘亦非刻意为之。说起两者的相遇也颇有些戏剧性,好像换做别人这群蜜蜂也只会是匆匆过客而已。 农忙时节,正在地里干活儿的老刘被从头顶飞过的笨蜂(学名“中华蜜蜂”)吸引,对一般人来讲碰都不敢碰的蜜蜂,老刘却用土办法将它们“俘获”回家。自此,原本对蜜蜂习性一无所知的老刘对这群可爱的小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不短积累的不仅仅是老刘日趋丰富的养蜂经验,他的这群可爱的小东西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目前已发展到近400箱的数量。
精心管理,养蜂之路慢慢步入正轨,规模不断扩大
用三年的坚持换回家人的理解 最初的养蜂之路并不好走。对于当时观念相对保守的村里人来讲老刘的做法无疑会是无稽之谈,冠之以“不务正业”之说,原本就不支持他的家人,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对他的举动更是给予否定态度。三年一万多的亏损在当时来讲已经不是一笔小数额,这更是让整个家庭陷入危机,无论是其兄弟,还是妻子,在他们看来,他的行为简直不容理解。 回头看来,为什么如此艰难的路老刘还是坚持走了下来?依他的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支撑着他走过最初三年的艰难摸索之路。第四年的丰收让濒临绝境的老刘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第一季度,30箱蜜蜂(为其当时养峰总量的一半)共收入一万六千多元,第二季度共收入二万二千多元,这不仅重振了老刘的信心,也逐渐改变了家人对他的态度,更是让村里带有异样眼光的人渐渐收回了他们的偏见。自此,老刘的养蜂之路慢慢步入正轨。 老刘的新身份“老师”+“老板” 自学成才的老刘如今可不仅仅是蜂场主那么简单,以前家人开玩笑称他为“土博士”,那现在可要升级为“土教授”了。 自从老刘养蜂在当地小有名气以来,已经有电视台、农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其进行采访,向其求教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的老刘已经成为免费老师了。 不仅是老师,老刘也是当之无愧的“刘老板”。由于他的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紧靠夫妻二人之力已不足,因此在忙季老刘便会雇佣当地邻居等帮忙,根据忙的程度不同,人数也在3-7人不等,虽然规模不大,但也带动了崮乡小规模的就业。 但身兼多职的老刘也一再指出,养蜂规模的发展并非越大越好,必须要有一定蜜源的支撑,倘若盲目的扩大养蜂范围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