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安
【崮文化网】前些日子,“家风”一词忽如一夜春天来般的撞进了人们的视野,专家学者谈家风,电视记者追着观众问家风,报刊杂志上也开辟专栏议家风,一时间“家风”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
就着这股春风,我也审视自己的“家风”,我这才发现我们家没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家训,也没有成文成条的家规,就连我们家谱上的家训都是《朱子家训》,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的那个。但我们肯定有自己的“家风”,因为我们家世代都有自己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文化氛围,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是祖上没有人进行总结归纳,而是通过朴素而通俗的话语口口相传,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后人,这可以从我祖父母、父亲母亲的言传身教中感受的出来。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我爷爷常教导我的一句话。乍一听是告戒我要站的端、坐的正,细想起来就是教育我要“行的正、立的直”,也就是要“堂堂正正”做人,从外表的端正则可升华为“光明磊落”的人生境界了。就这样天长日久地不厌其烦地嘱咐,就能铭刻于心,也就像岳母把“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的背上一样。爷爷还常告诫我的一句话:“面子多大祸多大”,这就是告诫我“人要有自知之明”,应扎扎实实处世而莫贪图虚名“死要面子”,虽然质朴但颇含哲理,与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与朱子家训之“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也是一理!
“人要吐口唾沫砸个坑”这是我爹常告诫我的一句话,这就是教育我要诚实,要说话算话而不能言不由衷。爹没上过学,没有多少文化,如果上过学的话,他就会知道,他说的这句话正是《论语.为政》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清代顾炎武语:“生来一诺比黄金”等处世箴言的最好注脚。
我爹娘常说的“人勤地不懒”“春天刨一镢、秋天煮一锅”,这是教育我要勤劳;“吃了不疼瞎了疼”这是教育我要勤俭;“交上皇粮不怕官,孝敬老人不怕天”这是教育我要遵纪守法孝顺老人;“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这是教育我要谦虚谨慎;“亲戚朋友脸换脸、邻里百家碗换碗”这是教育我与人相处之道。这些朴素、简捷、易懂、易记而富有哲理的话语就是我们的家训,其教育效果也不亚于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的家风就是在这些朴素之中形成并一代一代地承继着的。
我根据一辈辈老人的言传身教,总结了以下两句话,希望能成为我们的家训,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家风:“克勤克俭、诚实厚道、父母虽贫犹爱子;崇礼尚义、莫图虚名、子孙虽愚也读书。”
本文发表于。
《秘书工作》2014年四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