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崮文化网】2013年11月2日周六上午,我和友人孙洪城夫妇、苏周夫妇一行5人应邀去中庄镇阮家南峪村贾木东家作客。
阮家南峪村,现在人们都简称阮南峪。相传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阮氏迁此峪中立村而得名。后因阮氏乏嗣,诸姓迁入,沿用其名。现以张、赵两姓为主,500多口人。盛产高档沂源红苹果。村内的老井水旺清澈,观音庙保存得很完好,民居建修得很气派。
张在莲女士者,木东先生爱妻也。夫妻俩从小青梅竹马,相敬如宾,团结和睦。木东先生在单位工作扎实肯干,人缘很不错。张在莲女士是小学教师,数学教得很出色。儿子正在部队服役,立过三等功,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武警战士。全家人都属马,正房东墙上挂着一幅精装的三马图。木东先生幽默地说,这就是他们的“全家福”。家里的花花草草多得是,小日子过得很幸福。我们来到他家后,贾木东夫妻俩忙忙活活,上茶、敬烟、烧菜、做饭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午饭后贾木东夫妇还邀请我们专程访问了村东南的龙王崮。
说起龙王崮,我在拜访了悦庄镇的龙王崮后曾经撰文说:据资料记载,在沂蒙众多的名崮中,号称龙王崮的只有沂源县的这一座。久闻其名,敬畏之至。但贾木东先生说的这座龙王崮我还没听说过,查1987年版中庄地图,果然有之,可海拔不详。
天公很作美。这天早晨下着小雨,上午的天气还阴着,午饭后居然晴朗起来了,红彤彤的太阳很温和。我们5人在贾木东先生、张在莲女士的带领下愉快地从村东山爬起,沿着小路向东南走,小路两侧到处是火炬树。树叶落,无红色,只有结出的火炬果在枝头。我们上到东山的山鞍垭处后,再面南直走,就上到了一个较高的山头。这里的植被到处是年轻的黄栌,放眼望去,漫山红叶,灿若朝霞。大家都很兴奋,纷纷留影。赏完红叶,又沿山脊往东直行,这里的植被是柏树,高不过3米,密密麻麻。据张在莲女士说,前几年绿化时镇政府统一购进树苗,按村划分,阮南峪村栽火炬树,河西村植黄栌,桃峪村种柏树,各负其责。现在看来效果很不错,三种绿化树长得都很茂盛,原来光秃秃的山很俊了。
我们顺着往东的山脊一路直行,越过孙家峪上面的两个小山包后就到了龙王崮下。我们在崮下吃了几个张女士带来解渴的红苹果后沿着向东北方向的一个山梁开始爬崮。由于贾木东先生、张在莲女士选择的路线极佳,不多会儿就来到了崮的主峰。事实上,我们在阮南峪村东就已经开始爬崮了,只不过是峰回路转,曲折上行罢了。
崮的主峰下有围子,是战乱时期崮周百姓建造的避难场所。但围墙多倒塌,现在围子门尚完好。围子内主峰上建有石砌圆形瞭望塔,贾木东先生把它说成是碉堡,可惜也坍塌了,但1米多高的塔基还存在。崮周是悬崖,崮的上下全是密植的柏树。在林中,只听鸟叫,不见鸟踪。孙洪城先生高兴地说,这里的生态环境真好。
站在崮顶观察,崮呈南北走向,长约160米,宽约20米。然后呈东西走向。宽约15米,长约200米。整个崮顶为“∟”形状,那个圆形瞭望塔就建在拐角处。我们从拐角处下行10米后沿着东西走向的崮顶径直向东到了崮东的那个主峰。崮东的主峰也有个圆形的建筑物,但是也坍塌了,凌乱的石头散了一地。此处三面悬崖,高30余米,白花花的,陡峭无比,无上崮的路。柏树倒是很旺盛,清一色的柏树,密不见天。柏树林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小柏树苗,刚出土的样子,就像是个苗圃,但完全是自生自长的。苏周先生说,林子大了,没有人为地破坏,什么树木都能生长起来。我想,这话说得极是。贾木东还告诉我们,听老人们讲早年凡在此崮避难的每户人家,必须带上3口大沙瓮,盛满水,埋在崮上,用石板盖住,以防困守在崮饮水不足。当我问及为何命名龙王崮时,当地人孙洪城和苏周两位先生告诉我,龙王崮为一条连绵山脉的最东端,西接本镇三棱山、翠屏山等。该山脉蜿蜒起伏好似长龙,此崮犹如龙头,又因东崮头正探沂河而得名。若以中庄村为中心,东北方是虎崖,西南方是凤凰山,西北方是龙王崮,龙凤遥相呼应也。对此,我觉得有些牵强,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想,也许是因崮之雄伟而取名的吧。
我们一行7人在崮东主峰盘桓多时,尽赏美景。7人中除我外,其他6人均为好石者。在爬崮的过程中都捡到了如意的奇石,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我却集中精力把悦庄的龙王崮和这座中庄的龙王崮作了比对。两崮都有围子,都是悬崖峭壁,崮顶面积大。但悦庄的龙王崮顶平坦,有民间集资修建的龙王庙,有永清寨,有碑文,有齐长城遗址,海拔高等,在沂蒙崮中很出名。中庄的这座龙王崮虽然无上述特色,海拔也低,但崮顶植被极好,有獾洞,有鸟鸣,有传说,且崮上有清泉,此崮有朴实不张扬之特点。
夕阳西下,我们急忙返回阮南峪村,待与贾木东夫妇辞别后乘车回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