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
题记:近年来,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四处走访,我们曾经多次到岱崮镇去,奔走在崮乡崮上崮下。为了解民丰厂情况,我们频频访问,有幸采访了伊树福。伊树福:男,岱崮镇笊篱坪村人。现年64岁, 1949年11月2日生,1986年入党,他了解三线企业民丰厂的一些情况。
兴建
1965年开始勘察兴建,1966年开始投产。一建厂,当时命名代号9381厂,名字叫山东民丰机械厂。
当时中苏关系还比较紧张,毛泽东主席讲:“备战备荒为人民,广积粮,不称霸。”奔着这个号召,就是在那种险恶严峻的形势下建设三线。听有人讲,毛主席说:“三线建设建不好,我一晚上睡不着觉!”因此,建设速度很快,一九六五年勘察兴建,一九六六年投产。
大部分职工是那里的?一开始建厂,技术来源一者四川老、大三线的;再者东北老、大三线的。领导组成的班子,基本是青岛来的骨干,大部分青年职工和领导组成班子。其他地方人少,零零散散的。以后又从当地招了部分,各个县的都有:蒙阴的、沂南的以及周边各区各县;蒙阴当地的也招收了一部分。一开始建厂,军民工农关系特别好。笊篱坪村里麦子种的少,不会种又种不好。逢年过节,村民没有面,饺子都吃不上。民丰厂里职工都省出面来,匀出来一口人几斤面,无论过春节,还是过八月十五,都叫村民吃上一顿饺子。那时候生产队集体种麦子很少,再说又浇不上水,产量很低。那时候关系很好,和谐相处,就像口号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辉煌
刚开始关系不孬,建厂伊始,民丰厂占了村里荒山1000多亩,土地(耕地)400多亩。最后归纳为700多亩,以后退给村里一部分,最后一落实52万多平方,就是700多亩。建厂占地和白占一样,那时候讲保密,那里一个洼里盖房子,盖车间,都在洼里,都在沟里,讲究隐蔽。起初飞机来勘察,从哪里往这看,都得看不得着厂子。宿舍在北山,一开始盖了很多草房子,都伪装,伪装的就像老百姓房子一样,主要是出于保密需要。建厂占地太便宜了,这里土地均按5级地,按5级地5个级差,一个级别3.8元,一亩地19块钱。
到了1979年改革开放了,县民政局来主张着和村里算了算账,厂、村勘划边界四至。村里用了厂里的电费6万多元,厂里帮着村里建了水泥厂,投了不知几万块钱。村里收入征地费用,厂里投资、电费。一收一支,村、厂里扯平走帐了事。那时候就和白占一样,当时说占哪里就占哪里,政策在那里谁说不让占,再说这是三线企业。
最鼎盛的时候,民丰厂到了3000多人。当时民丰厂是正县级单位,厂级干部都是县团级。该厂下属科室级别,等同县部委办局,都是正科(局)级单位。内部科室设置:技术科、动力科、后勤科、宣传科、保卫科等,全套的机构健全,各部门人员很多。
第一任厂长是吕华林,书记是王淑翰,副书记是张燃。吕华林是从青岛市调来的,王淑翰是从淄博市淄川区调来的,张燃是从青岛市人民银行调来的。后来吕华林调回青岛,担任青岛市药材公司经理;王淑翰调回淄川;张燃调到济南新华红光厂。
厂里配套很齐全,有子弟学校,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当地各个服务部门都给他配的很齐:银行、粮店、邮局、门市部、食品店。最鼎盛时期是在1966——1980年。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厂里产品在战场上用上了,但是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从那以后,慢慢地上级不再让它大量生产。到1984年停建,整个小三线停建。三线厂子以民丰厂为核心,开会、干啥都在这里。当年蒙阴县三线企业有民丰厂、802厂、工模具厂、裕华厂等。民丰厂是相关企业“学大寨”典型,先进企业,那时候省里首长不断地常来。
那时候民丰厂很重要,袁胜平等领导来过,外国客人也来过。那年罗马尼亚客人到这里来,厂里有会英语的当翻译,不用找翻译。民丰厂人才济济,调动很频繁,都是好样的。邢德茂当校长教学,他是厂科级干部,叫省里调去济南党校工作,末了挂职菏泽副专员。杨络嘉副厂长先是调到济南,后去青岛担任外贸局长。上财政厅的邢万茂,王克志上了省里某单位。学校那些老师很棒,他们出去都当了教授。那些技术人员也都了不起,出去很多工程师。
大的车间有6个:一、二、三、四、五车间,还有一个机加(维修)车间。车间有的100人,有的150人或者60人不一。有车间主任、副主任、分管工会的领导。当时打了3个山洞,利用了2个,山洞现在保存完好。
民丰厂经常放电影,一星期有时放2场。每星期非放不行,崮乡一旮旯方圆周边村都来看,别的娱乐也没有。放映队很忙,巡回放映。一有星期天就跑,这里演了赶紧带着走,再到那个厂演,一晚上演好几场电影,跑好几个三线厂。有新片子民丰厂这里先看,然后再去其他三线厂子。中央文工团都来慰问过,七十年代末,省委副书记陈建国、袁胜平来视察。一过节热闹非凡,举行篮球友谊比赛。蒙阴当地的球队都到民丰厂来比赛,有蒙阴一中的篮球队,各个厂子(含三线)都有球队参赛,到处都来参加比赛。
衰落
它为什么1979年淘汰了呢?原来的比如苏联的装甲两公分能穿透,以后成了三公分,四公分的,打不透了。以前飞机1000米来,现在2000米了,这样一来,够不着飞机了。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年,哪个厂出的,打着卡壳、不响的,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的,所有情况都得反馈回该厂。
分地到户就不是集体了,牵扯和老百姓个人利益冲突。八十年代以后,厂里职工也吃不上饭了,他们也开始养兔子或者干啥。
1984年停建之后,国家不再给它相关指标,也不给他拨款搞建设了。1984年开始,维持军转民品。各个厂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干民品,自主上项目,干啥都行。该厂也上了一些项目如自行车链条等,也研究过无门保险柜,还研究过啤酒罐,但是都没有成功。也不知道是生产出来产品不合格,还是成本太高算不着帐。维持了几年之后,就将民丰厂移交地方。原来隶属关系直接下放,让它交临沂行署,属于轻工业局管。当时临沂行署派工作组,将该厂一分为三:一是山东民丰瓷厂生产陶瓷,出盆出碟出碗;二是山东轻工安装公司,让市安装公司兼并了;三是山东民丰机械厂,就是分开留守的老厂。设备一分为三,都搭配开。山东民丰瓷厂和轻工安装公司接着搬到临沂去了,只剩下山东民丰机械厂,一直到2001年彻底搬完。最后只剩下不到1200人了。那时候都放开了,大家各奔东西。有回了济南的,有回了上海的,有回了青岛的。只剩下一千多职工:这里老厂360个职工,不算家属;陶瓷厂带走了600来人;轻工安装公司带走不到20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