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螳螂崮位于沂源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芝芳村,海拔687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清道光七年《沂水县志-舆地》记载:螳螂崮,县西75里,螳螂水经其西,南北走向,山体构成以石灰岩为主,其山梁似螳螂状得名,现属南鲁山镇芝芳村管辖。该村耕地1700多亩,山滩2000多亩。以经营农业为主,兼营林果和工副业。有2300多口人,唐姓为该村大户。据《唐氏族谱》记载:“唐氏先祖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从冀州枣强县迁至沂邑交仓峪,其长支迁此建村。该村东北有座螳螂崮,崮下存有九女泉,泉水清冽甘甜,且常年不涸,为县内名泉,是理想的人畜用水水源地,现已改名为九龙泉。泉水昼夜叮咚,注入螳螂河。螳螂河弯弯曲曲流过芝芳村。
关于螳螂崮、螳螂河的传说,多年就在芝芳村流传着。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对恩爱的螳螂夫妻新婚之后,由于缺乏食物,濒于被饿死的边缘,痴情的丈夫满怀幸福而无怨无悔地对心爱的妻子说:“为了我们的爱情,为了我们爱情的结晶,请你把我吃掉吧!”。
“亲爱的,你是我的丈夫,我怎么忍心?”妻子早已泣不成声。
“只要你爱我,爱我们的孩子,就请你把我吃掉吧!”丈夫坚持着,不肯让步。
于是,为了它们的后代,妻子流着悲伤的眼泪无奈地把自己心爱的丈夫吃掉了,保全并延续了它们的后代。自此愧疚的她,悲伤的她,终日哭泣,泪流成河,就形成了这螳螂河。因为她流干了眼泪,从此螳螂的后代们眼睛总是透明鼓鼓的,却再也流不出一滴眼泪了。那位痴情丈夫的灵魂便化作了这惟妙惟肖的螳螂崮。而现实中螳螂新婚之后,妻子吃掉丈夫的生活习性一直延续下来了。由于这螳螂河水丰沛,早年就有多处造纸的作坊,于是起村名”纸坊”,后沿革为“芝芳”。又因该村以唐姓为主,周边百姓便称之为“唐家芝芳”。
省道博(博山)沂(沂水)公路经过螳螂崮下面的芝芳村,于是便有了能走机动车的桥。今年84岁的老人唐慎全回忆说,最早修建的博沂公路芝芳桥呈东西走向,单孔石拱,高不到两米,该桥早已坼除,现在一点遗迹也没有了。目前存在的有大大小小的公路桥6座,是沂源县公路桥最多的村,恐怕也是全省全市,乃至全国公路桥最多的村。
2013年6月8日下午,我独自一人来到芝芳村采访。该村现存的老桥有三座,都是东西走向,且全部是石桥。其中一座在村南,两座在村中,均已停止机动车辆使用。
村中的那两座石桥南北相距不到30米,一高一低,犹如两兄弟,相互支持者依赖着。那座矮石桥先后修缮过多次,村民唐敬强就居住在石桥的西头路北,与这座石桥相伴多年,他家建造的大门楼相当好。今年63岁的唐敬强回忆说,此桥修建于“大跃进”时期,桥的两头高,只有两头有单孔的小涵洞,中间低且没有流水的涵洞,为漫水石头桥,有人称之为滚水桥。就是说,大水来了之后从桥上面流过。1962年大水冲垮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现存的这座石桥主桥东西长60多米,两头引桥各有20余米。桥的东头有建有涵洞三个,西首建有涵洞一个,正中间建有涵洞四个,所有涵洞高不过两米。桥面全用石板铺成,宽不过6米,为单行道石桥,1971年停止车辆使用。唐敬强是“文革”前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机修配厂职工,一干就是18年,有着很高的翻砂铸造和焊接技术。那个先后获得“人力耕地机”、“电磁锤”、“复合式喷雾器”等五项国家专利的农机具发明家唐慎庆就是他的好同事,是比他年少5岁的长辈。唐慎庆的发明创造,可以说不无他的培养和熏陶。唐敬强师傅不在厂子里干了以后,曾被博山人聘去当过工程师,尔后自己在家重操旧业,因铁水烫伤眼睛后才停止他十分喜欢的工作,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的维修制造工具和部分设备至今还完好的保存着。现在的他耕种之余又去城里给小区物业上打工,到头来也没赶上办理退休手续的好机遇,只是觉得很遗憾。说到桥的安全问题,他说,去年镇里要求疏通螳螂河道,他积极响应,带头把自己栽植的心爱杨树林伐掉了。我想,这就是革命老根据地人民的朴素情怀和特有的思想觉悟吧。
村中那座高大的石桥当时很是壮观,主桥四孔,每孔跨度约15米,高10多米。主桥长约80米,宽约8米。河水全部桥下流。主桥的东首引桥上建有涵洞一个,高约3米,宽约2.5米。唐慎全老人说,当年修建这座大石桥时,全部是人工作业,无任何机械。料石沙土的运输全部是肩挑人抬,桥拱的发悬是先用砂石打好胎子,料石缝隙间采用水泥浆浇灌。发悬成功7天后,再将作胎子的砂石抠出抬走。他就亲自参加过这座桥的建设,并担任过队长。他的家中也曾长时间地居住过许多修桥的民工。那时候桥的西头自然村名叫火石山子,是芝芳的一个自然村。桥头的东面就东场,就是村集体时生产队集中脱粒、晒干谷子、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场所。桥修成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还保持着和修桥民工的来往。现有桥头的栏柱文字记载,此桥的名字叫“芝芳石桥”,1971年7月建。桥的名字和建设日期全部是阴刻,涂红,目前这些字迹还清晰可见。修缮后的桥面和桥栏杆由水泥做成。这座桥由于博沂路的多次改线也废弃了。现在的唐慎全老人体力仍不错,个不高,黑黑的,耳不聋,眼不花,正在担着满满的两大桶河水浇地蛋。见我到来立马停止劳作,一边吸烟,一边和我聊天,很健谈。从修桥说到他的子孙们,他的表情就和参加过建桥的过程那样,笑呵呵的有种自豪感,因为他的子孙辈上出了好几个大学生,自叹不如的是他自己没读书没文化。目前这三座石桥依然结实壮观,不但成为该村的优美风景,而仍为该村村民出行方便作贡献,可谓宝刀不老。
芝芳村还有一座桥在村北,从修建的时间上来看,也算是老桥了。该桥呈南北走向,九龙泉就在桥的东边。该桥是博沂路近年改线后不再使用了。可是通往三岔的连乡路和衔接省道仲(济南市郊仲宫镇)临(临朐县)公路的功能仍在发挥着,且有桥北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使用和守护,并有县内班车通行,目前的利用率还是相当得高。
今天的省道博沂公路,呈南北走向穿越该村,并新修了两座大桥,分别叫作芝芳南桥、芝芳北桥,两桥相距不到一公里。各种车辆桥上走,成群的鸭儿水中游。两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观之,这两座大桥全部用钢筋混凝土作桥墩和立柱,标准料石砌护坡,桥面铺沥青,平整如席。护栏是钢筋水泥墩,涂黄黑漆并带花纹。桥头树立杆标名,路多宽桥多宽。现在全部是机械化施工,建设工期短,质量好,承载量大,使用寿命长,还配套齐全,可谓标准化桥梁建设。特别是芝芳北桥那是何等的宏伟和漂亮,它与下游的四孔老石桥相距也就两百米,而那些存在的三座老石桥今天看来则显得十分的简陋和渺小了。
芝芳七桥的先后建成和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沂源交通长足发展的历史见证。现在沂源县的连村路、连镇路、县乡路、省干线、高速路、铁路,纵横交错,各种大小桥梁数不胜数。 素有“山东屋脊”之称的沂源,曾被描述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地,如今却实现了“一个小时上天,一个半小时下海”的梦想。特别是济青高速公路南线的开通和晋豫鲁铁路的建设,把沂源融入了“两小时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