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忠
以前只是道听途说过沂源八十崮,也曾从资料上查阅过沂源八十崮,但是对沂源八十崮真面目的确切认识,还是2013年的端午节这天,也就是公历的6月12日,我与好友于长福先生、苏周先生和郭忠霞女士一行4人借公休假之际,徒步登上了八十崮。
八十崮地处沂源县中庄镇驻地西南6.5公里处,海拔630米,以周围80里而得其名。其崮有若干个崮组成。整个八十崮四周悬崖峭壁,高数米。崮上多有清泉,水源充沛,常年流淌。传说与东海之水相连,旱魃为虐的年份也不流断。崮上几百亩平坦之地可种植庄稼,是少有的宜居奇崮。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本镇韩庄村的文武秀才孙廷英,为保一方平安,号召周围40多个村庄的民众,借八十崮易守难攻之势,修筑了一座坚固的山寨,并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寨门。孙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带领周边百姓凭险据守13年,打退了土匪30余次进攻,最终夺取了胜利。为了感恩造物主,为了感恩好汉孙廷英,后人们把“八十崮”也叫做“好汉顶”。
6月12日上午9时许,我们驱车从沂源县城出发到正南方向17公里处的中庄镇驻地后,右转沿东西向的韩(东韩庄)金(金星裕华)连乡路上行,至八十崮之阴的张庄村停车,徒步越过清溪的小河,顺着去八十崮最东面的封山门直上。当我们一行4人走到“封山泉”前歇息时,果农们正在精心侍弄果园,他们停下手中的伙计,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该泉。他们说,这封山泉久年不涸,水质好,无污染,浇灌出的苹果香脆干甜,来收果子的经纪人都来该泉观看和饮尝。我们留影后,顺着果农指引的登崮小路继续上行。
当我们走到封山门东面高崖下的一个较大的平地处,有果农李凤全老人也在侍弄着心爱的果园。他说,这里很早以前是个尼姑庵,解放后就遗迹全无了。1964年县里响应上级“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借助这块平闲地盘建立了农中。有位临朐籍的王文登老师在这里教过学。当时这里曾经建有九间教室,三间一口。另有办公室,仓库,宿舍和食堂等,学校按中专标准教学和管理。不知何因,学校到1966年就撤销了,前后只有两年的时间。我们告诉他老人家,王老师离开这里后一直在我们中庄任教,1987年后还当过中庄乡的成教副校长呢,已经去逝好几年了,老人家表示很遗憾。他说,当时这里条件虽差,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优秀,吃苦耐劳,有上进心和事业心,就像我们邻村后来也做了老师的薛全吉和翟才德等等都是好样的。现在学校的遗址也不见了,可垒在看园屋子上的大块料石依然存在。
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土地归当地村民使用,特别是大面积发展苹果种植以来,原来的荒坡和闲地都被像李凤全这样的创业人整修成梯田,栽上了优质果树。地地道道的张庄人苏先生早年曾多次来这里砍柴,可现在通往东崮的道路也找不到了。我们只好深一脚,浅一脚的照准“封山门”的方向爬去。
与我们一起登崮的苏先生介绍,他听老人们讲封山门即为八十崮山寨的东门。我们站在寨墙上左右环顾,确实发现了一些当年土枪土炮向外发射的墙窟窿,军事术语叫射击孔,这里是八十崮山寨围墙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山寨的东门,即现在当地村民所说的封山门只是一堆乱石了。进入东门上行约百米有一宽阔的山间平地,这里的大片房舍遗址非常清晰。据正在这里种玉米的村民鄢全富说,他是属猴的,今年59岁。这些房舍都是早些年周围百姓逃难用的。解放后崮上的土地一直是张庄村第一生产队耕种,现在看来有好几百亩。由于交通不便和水源限制,目前只能种些好管理且便于运输的作物,例如玉米和花椒什么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登鄢全富所指的东崮顶,而是一直沿着崮之阴悬崖上边的小道西行,在东崮西的二崮顶与八十崮主峰好汉顶中间选择便于好走的路线而上。我们到达两崮间的低垭处,先是往东沿崮脊上了二崮顶。由于八十崮的主峰好汉顶惦记在心,我们只能在这里徜徉少许,然后原路返回,往西直奔好汉顶。
八十崮主峰好汉顶长约50多米,最宽处26米。崮顶平坦,岩石裸露,无高大树木存在,只有杂草和荆棘等矮灌木丛生,原房舍建筑坍塌,碎石遍地,遗迹可见。崮顶无风,太阳正南,天气晴朗,视野极好。站在崮顶远眺,东为沂河之滨盖冶村。南为韩(韩旺)莱(莱钢)公路、张家泉。北是道坐崮、高家顶。西是三顶子、裕华北山。用望远镜看,沿八十崮西部山脊直行,可达蒙阴县北岱崮。岱崮挺拔矗立,崮体端庄鲜明,一崮突兀,有别群山,秀色可餐。
我们在八十崮的主峰好汉顶盘桓多时,且流连忘返,不觉已是下午一点有余。这时候才觉得很热,气温不像是天气预报得那么准,大家也都饿慌了。我们在好汉顶的西北偏下,选择了一棵软枣树的阴凉处,巨石为桌、席地而座。苏先生和郭女士从包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午餐。因为那天是端午,饭菜也有特别的意义。粽子、熟鸡蛋、火腿肠、炸鲜鱼、香椿咸菜、玉米煎饼、黑啤饮料矿泉水、还有一瓶鲁山五粮酒,野餐丰盛。我们4人相互谦让着边吃、边喝、边议论。大家都为大自然造就了如此雄伟神奇的八十崮而自豪,都为家乡有着如此美好的俏丽河山而感叹。
饭后少许我们继续西行,原想到达八十崮的西门看看,可是怕天色晚了,下不得崮来。于是我们从三崮顶往东向下迂回,沿小路斜行到达八十崮主峰好汉顶后面大约三百米的平地处。此处有一个自然村,原有10多户人家,也就是一个生产队吧,隶属张庄行政村管辖。居住在这里的80岁老人于长秀和我们说,他出生在此,到现在一直居住在此。靠种玉米和畜牧养殖为业,身体也很结实。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多年前就从崮下给这里送来了电,家里有了电冰箱和遥控电视,但没文化不大会使用。家里温饱没问题,就是交通不方便。现在居住的还有三户人家,其他的都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陆陆续续搬到崮下去居住了。我们和于永修夫妇道别,出村观之。该村南连八十崮主峰,村之北如条状,甚平坦。东西窄,南北却很长,三面悬崖。至于具体面积,我们也没测量。这里有大块的石灰石存在,无突起,也没高大树木,只有杂草丛生,傍边有平整的农田,当地人叫这个地方为鸡冠岭。且不说整个八十崮如何,就单说这个鸡冠岭,就很有崮的特征。尤其是岭北首小山上的两个岩石堆,一高,一低,呈独立状生长在两个山顶上,更有崮的特征。还有山寨西门北面的漏缝崖,不用专家考证,我敢断定也是典型的崮。
我们从鸡冠岭中间沿人工凿成的台阶下崮。苏先生说,这里就是于老人家讲的八十崮山寨北门。看此状,真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下崮后我们沿机耕路回到张庄村乘车返回时,已是下午6点多。屈指一算,走访八十崮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步行大约30公里。
壮哉,八十崮。纵观整个八十崮,有人说它周边80里,一点也不夸张。我看此崮,它像汉字里的形声字,那就是“山”。它呈东西走向,连绵数十里,主峰是好汉顶。顶的东西各有两个小山顶,海拔高度均在好汉顶之下。说它是崮,因为整个崮体由石灰岩、变质岩构成。它的周边全是悬崖做基础,且悬崖如削,高达20余米,就像形声字“山”的那一横,厚厚的、重重的。崮周植被极好,乔木有刺槐,间或松柏,低有灌木荆棘,崮顶多岩石,平坦,有细柔的杂草丛生。
夕阳西下。郭女士所驾的车子越走越快。八十崮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