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修
五月的最后一天,上午完成了对沂源松崮的考察,下午有两项内容,一是齐长城,二是大崮。
谭校长对县内的文物古迹有着特别的感情,下汽车后,翻越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沟沟坎坎和梯田垄亩,费好大力气才爬上一处高坡,左前方出现了逶迤绵延的齐长城,怀抱着无限的战国历史信息,无声地伏卧在群山之中,它的魅力激起了我强烈的欲望,很想随着校长再靠近一段距离,因时间的紧迫,两位摄影师催着转移,我们只好又向大崮行进了。
长长的大崮横旦在一座巍峨的大山上,难怪大崮的崮顶有海拔809米的高度,这在沂蒙山的崮群中,应位前三甲之列。当我们到达大山跟前时,已是下午五点。即便此时打道回府,也是合适的时间,可我们还要爬山上崮、下崮穿林,这需要三个多小时啊!
事不宜迟,我与奇石专家陈奉海为一组先行出发,两摄影师从另一方向随后开始攀登,谭校长遇上了中学老同学说起了话,当然就落在最后了。
怎样也找不到一条明显的登山之路,但是,路途远,山坡陡,杂树多,脚下滑,难度极大。因时间的催促,没有时间选路,也只能从无路中找出路,从不足的时间中争取分秒,急匆匆地向着遥远的大崮顶进发。
我与老陈急不择路,匆匆从林子里向上钻,这带有很大冒险性,望山跑死马,别看崮就在前方,但中间还要越过一些沟坎梁谷,只要一处认错了方向,就不知钻到哪里去了,那不仅到不了大崮顶,而且还找不到回来的方向,那一个夜晚说不定都会在山沟里过。不过我们有两个大活人,不会有什么危险发生。
正当我俩焦急之时,突然碰上了一个在山里料理果树回家的妇女。我们急忙向她问寻到崮顶的路。她用怀疑和吃惊的眼睛看了看我们,然后说:“你们要看准山坡上的那两棵小松树,从那中间穿过去,就能找到上崮顶的路;要是走偏了,那就很难了。以前我们上崮顶,每次都从那里走。”我们就照着她说的话向上爬,到达两棵树时,只差了五米,没有出大错。
等我们爬完山坡,又登上崮顶,开始登山时的晚霞已经散尽,夜的黑影已开始从山下村舍、谷地向着大山慢慢袭来,甚至崮跟也已被占领,崮顶也不再光亮辉映,似乎已笼罩了一层稀薄的暮霭。我们不约而同地看了下时间,啊,已六点了。
若在一般情况下,这样晚了才到达崮顶,也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但我们刚登上崮顶,畅怀与激动,那种老夫聊发出来的少年之狂,完全掩盖了应该滋生的紧张。
在粤西和桂东地区的那些山顶上,我曾游过好几处别具风采的高山草甸,也是一个山头连着一个山头,形成了浪起波涌的一片绿海。不过,虽远在大南方,那些甸子平滑,草疏,茎短而叶细,最长的也不到十个厘米,有悦目之感,无松软之愉。
而在大崮顶,则如另一重天地。
这里的草掩饰覆盖了一切,崮顶上没有高树,不见灌木,黄土、黑土和红土皆藏在了绿色之下,在那里做温柔的千年万年的泥土美梦。崮顶应多石,可这里就是见不到石头的影子,无论是在地下时已燃烧尽的石灰石,还是未从燃烧尽的花刚石;无论是一片一片的页岩,还是怪模怪样的蛤蟆石,这些在其他崮顶上常见的石头种类,在大崮顶上匿身遁形了。
初上大崮,面前如一个圆型的绿色球体,无边无沿,高处还在前头。以我的德性,不到顶峰是不会止步的。于是,踏着稠密松软的空中草毡,向崮顶急奔。我要抢在大崮被夜色淹没之前体验“无限风光在崮顶”的心情,还要拍几张照片,要不怎么去见证呢?
崮顶并不尽是青草,前面又迎来了一大片艾蒿,高过人的臀部,如一个独立王国,里边连一根杂草丝也找不到,这才叫纯洁。青草的单一,艾蒿的纯洁,是因为作物本身的排他性,还是底下泥土在那里作怪,我不解其意。总而言之,我在大崮顶只见到这两种植物,无第三者,它们是单一的,纯净的,坚守着自己的领地,严禁异物别种的进入。这是自然界的事,我不知是好还是不好,是有利于生态的发展,还是无益于自然的变化
为寻求上山路,一位农民妇女为我们指出了山半腰的两棵小松树;因日落引起了我们慌张情绪时,在崮顶上又见到一位牧羊的女人。她摇着鞭子,簇拥在一大群羊中间,不慌不忙在崮顶的草地上游荡,随意而潇洒。崮顶山中没有人家,她离家也有着相当长的距离,她能在夜幕已开始降临之时还那样消闲自如,我们两个男人着什么急呢?虽然未与这位女羊倌开口讲话,但她在黄昏高山上的形象给了我门心理上无形的力量。
“侧看成岭竖成峰”。原来见到的那个绿色的大球体已不存在,自崮顶远望,大崮突然改变了形状,从球型变成了长条型,向着远处延伸。更远处,已成朦胧状,看不真切。在809米高的大崮,“崮高我为峰”,它已临时升到快811米了。
大崮顶的面积,应用平方公里计算,我无法用脚步去丈量,只能用头脑去想象。我想象它的大小边际,想象它未来上面的度假村,帐篷区,跑动的马队,来往的行人,随处可见的画架,忙碌的“长枪短炮”,还有环绕崮腰的游览便道……
无论怎么说,已是晚上六点半,下山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我们按照原来方向返回。下崮前,又上了两百米外的一座小崮,这应是大崮的附属物,拔地而起,陡峭依然,如玉树临风,也有一种苗条小巧的特色。
我们已开始下山,他们三人陆续来到了崮上。顶部一顾,说明他们铁了心要到崮顶获取一缕风采,这是距离和夜色所挡不住的,信念才是最大的动力。
下山用的是非常方式,因为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回到山外的路上。果然,就是在隐约能识路的时候钻出了树林。
作者为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之一,中国崮文化网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