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文化网讯 她真心热爱这份职业,因为热爱,克服了种种外在困难,扎根乡村,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赢得了学生如此的信赖和爱戴。她就是蒙阴县常路镇中心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刘芳。
刘芳今年37岁,1998年参加工作。她常说:“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能没有母爱,应胜于母爱,哪怕是天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1年在乡镇小学担任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在她的班里有一名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姜新,(由于姜新从小是小儿麻痹,动了好几次手术才能勉强走路,有时大小便失禁,为求学到过很多学校就读都被拒绝,这次孩子的家长对刘芳也没抱太大的希望,放下孩子就走了。)为了让残疾儿童受到同等的教育,她下了决心一定把孩子培养好。刘芳把他安排了一个比较老实的学生和他一桌,结果不出一周那个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要求我给他孩子调位,在再三追问下孩子的家长终于说了实话,蒋新不但上课不好好听课而且身上有臭味。刘芳发现姜新的裤子经常是湿的,便找到他谈心,这个学生才说:“老师,教室离得厕所太远,走不到就尿裤子。”刘芳当时眼圈红了,心想:“这事不怨孩子,只怨自己太粗心。于是刘芳和班干部共同想办法,最后决定,每天有一个学生负责和他去本楼层的洗刷间小便(帮他把门),从那尿裤子的现象不见了。由于姜新手脚不便,拉裤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每看到这时刘芳就会拿上一条干净的裤子和洗手盆,先是把身上洗干净、换上裤子,然后又把换下的裤子拿到水池上洗。经过两年的努力,孩子完成了小学学业。当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时,全家感动得不知说啥好。就这样刘芳和他家成了永久的朋友。
为使全班学生学习能够平衡发展,刘芳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除了在课堂上给予重点辅导外,在批改作业时,把基础差的同学叫到面前,
当场批改作业,当场讲解。同时她还牺牲了不少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给他们“开小灶 ”。她所教的班有一位女同学叫李燕,父母都在外打工,跟着年迈的爷爷,由于缺少母爱,她整天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很差。刘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对李燕重点“开小灶”,给予更多的关爱,一次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次母亲般的的关爱,使李燕的脸上有了笑容,在年终考评中,进入了前五名。李燕的爷爷感激的买来草鸡和鸡蛋送给刘芳,刘芳说什么也不要。
学生病了,刘芳用小木兰车带着学生到镇上的中心卫生院看医生,医院楼上,
她上下奔跑,手持药单‘划价、取药,学生需要打吊瓶了,她全程守护在病床前,端水喂饭,直到学生的家长赶来。在一旁住院的病人无不感慨的说:“您这老师真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母亲呢”。针对冬天雨雪多,住校学生洗衣服难的实际情况,她就利用晚上在家休息的时间,为学生洗校服,放在暖气片晒干后,第二天还给学生。她有看到,住校学生睡前洗脚,没有擦脚布,她就从家里找来破床单,高温消毒后,撕成毛巾大小,发到每一个学生手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学生在严寒的冬日里感到了慈母般的温暖。
由于工作的需要,刘芳担任了一名少先队辅导员。为当好孩子王,刘芳与少先队员交朋友,严以律己,处处为少先队员做出表率,和他们达成一片,感受他们的心灵。她发现地上有些纸屑、易拉罐,她便下腰捡起来。在捡拾的过程中,她发现有好多的东西可回收。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她结合学校创建”绿色教育特色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引导队员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红领巾废品回收公司”,调动了少先队员们的积极性。队员们不但能在校园里将可回收垃圾放入收集袋,而且在上学与放学的途中,也自觉地将别人随手扔掉的瓶瓶罐罐带回教室放入收集袋。从此校园环境改善了、美了,刘芳也幸福的笑了。 (张纪增)
|